吕叔湘的《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意,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和担任语文课的老师。文章里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文章里问:“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几句话发人深思。
语文是工具,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学习、表达和交流都要使用这个工具。要做到各个学生善于使用这个工具,语文教学才算是尽了分内的责任。
实践出真知,语文教学的实践者是教师,因此研究语文教学如何改进,语文教师责无旁贷。
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只管讲,就像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在一讲一听之间,语文教学真的就能收到效果吗?
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学生处于观众的地位。学生只习惯老师讲,就会变得永远离不开教师,等毕业之后就会发现离不开教师这个拐杖。
口耳授受本来是人与人之间交际的通畅渠道之一,教师教学生也是人与人交际。“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么“讲”?
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知识是交不进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的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准,紧要的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