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论语》3.2
读书笔记之《论语·篇三〈八佾〉》孔子及其弟子
【原文】
3.2三家(1)者以《雍》彻(2)。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于三家之堂(4)?”
【注释】
(1)三家:鲁国“三桓”,即: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长期控制鲁国政权。
(2)《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庙完毕撤去祭品时唱这首诗。
(3)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无意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庄严肃穆。大意是:助祭的是诸侯王公,周王端庄、严肃地主祭。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集注】
彻,直列反。相,去声。三家,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之家也。雍,周颂篇名。彻,祭毕而收其俎也。天子宗庙之祭,则歌雍以彻,是时三家僭而用之。相,助也。辟公,诸侯也。穆穆,深远之意,天子之容也。此雍诗之辞,孔子引之,言三家之堂非有此事,亦何取于此义而歌之乎?讥其无知妄作,以取僭窃之罪。程子曰:“周公之功固大矣,皆臣子之分所当为,鲁安得独用天子礼乐哉?成王之赐,伯禽之受,皆非也。其因袭之弊,遂使季氏僭八佾,三家僭雍彻,故仲尼讥之。”
【钱穆】
三家:鲁大夫,孟孙、叔孙、季孙。
以雍彻:雍,周颂篇名。御同撤。古礼祭已毕,撤祭馔,乐人歌诗娱神。雍之篇为周天子举行祭礼临撤所唱之诗,三家亦唱雍诗撤祭馔。
相雄辟公,天子穆穆:此两句在雍诗中。相,傧相,助祭者。辟,训君。指诸侯。公者,二王之后于周封公,夏之后为杞,殷之后为宋。穆穆,美而敬之形容辞。周天了行祭礼,诸侯皆来助祭,杞宋二公亦与焉。天子则穆穆然,至美至敬。
奚取于三家之堂:堂,庙堂。雍诗所咏,于三家之庙堂无所取义。
此两章皆孔子深斥当时鲁三家僭礼不当。三家出鲁桓公后,于季氏家立桓公庙,遇祭,三家同此一庙。前章言季氏之庭,此章占三家之堂,皆指此一庙也。
[白话试译]
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家,举行家祭,祭毕撤馔之时,也命乐工唱雍之诗。先生说:“雍诗中说:‘四方诸侯都来助祭,天子仪容,那样穆穆地敬而美。’这在三家堂上唱来,有何意义呀!”
【译文】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自译】
孟、叔、季三家在祭祖完毕时,竟然用天子的祭祀礼制,让乐工唱着《雍》诗来撤掉祭器。孔丘先生说:“《雍》诗里有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这样的内容,怎么能在你们卿大夫的家庙里演唱呢?”
【感悟】
八佾舞、以《雍》彻,皆是天子之礼,三家以正卿的地位竟敢如此僭越犯上,可见在三家在鲁国威福已久,早把自己比作了一国之君。同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春秋时代周王室的孱弱。孔丘先生虽然愤慨,这里也只好摇头叹气了。
【后记】
针对当权派,夫子也敢说些真话,这一点无疑令人敬佩。但像夫子这样的学问,在政治上却无所作为,大概就有此原因吧。所以,指鹿为马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一个笑话。
槐榆柳
2017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