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自己身边的几位老师先后生病入院,自己心里也是感到忧伤、同情。而且这几位教师都是中年教师,为教师的身体健康担心。
作为脑力劳动的教师,教师的健康一直是我比较关注的话题。教育形式给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在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师的权威正在逐渐被削弱。不学习,根本无法适应自己的工作,学习慢了、少了都很难正常行走。
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家长,以前的方法、技巧似乎很不奏效。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似乎不存在了。正确的表达应该是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长流水,源源不断的水。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手机、电脑,玩游戏的同时在互联网上能够搜寻到自己想到得到的全部,教师的话语有时在学生看来只是参考而已。许多问题和老师辩论,在某一方面,学生可以成为老师的老师。
我认识的一名校长到北京任教,老师的英语发音学生说不标准,原因就是学生的家教就是地道的美国人。谈起美国纽约,老师简单介绍,只是匆匆忙忙到过,学生的回答是整个暑假都在纽约,介绍的详细具体。当然这只是个例,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新时代师生关系的变化。
面对未成年人,每天的工作和这几十个学生打交道,生气似乎是家常便饭。也许其他行业的人会轻描淡写地说,想开,何必真生气。只要是从事教育工作的,生气的程度是一般人的十几倍,甚至还多。你想,自己一个、两个孩子都能惹得你吃饭不香、睡觉不安稳,何况班级几十个呢?
长期脑力劳动,相应体力劳动减少,锻炼也少,长期身体出于亚健康。面对如今教育体制,每一个教师倍感压力。社会要求很高,每一个学生背后是无数的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哪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找到老师。随便一个投诉,可能给教师带来的是一种灾难。其中不乏有的老师需要投诉,但很多家长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从自己孩子的得失出发,导致的后果可想而知。老师不能管,不能出一点格,要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不能按照教育规律去做。(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