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了一篇关于三毛的文章。年轻时,三毛的书我都看过,也曾一度痴痴迷迷。
我认为,三毛的作品属于青少年看的书,到了中年,就不怎么喜欢了。理由也很浅显,在世俗中摸爬滚打,一颗纯净的心灵早被熏染得俗气又势利。那些充满爱的语言还能进入一颗世故的心吗?三毛是属于年青时的一个梦,美得不近凡俗。
今天看了那篇文章,我有了新的启发。三毛能够把沙漠的生活写得那么有爱、有趣,就证明她是一个乐观和坚强的女人。
三毛是一个感情上受过多次创伤的女人,后来遇见荷西,选择了在撒哈拉生活。是荷西的爱让她写出那么美的文字,这透出三毛的智慧和才华。
三毛为什么喜欢沙漠,喜欢沙漠的什么呢?沙漠除了单调、广阔外,其它的方面都不方便生活。三毛选择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远离人类,到底为什么?三毛克服了各种困难,把那里过成了最浪漫的天堂生活。这吊足了读者猎奇的心理。
现在再来审视三毛的心理。我有了再读她的书的冲动。
三毛无疑是才华出众的。写作的时候已是一个心理成熟的女子,一切都经过了深思熟虑,对人生也有了深刻的理解。她的作品不应该只属于年青一代,应该囊括更多更广的读者群。
现在,看惯了人间的蜚短流飞,鸡鸣狗盗,我更希望看到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只有爱,才是心灵的归宿和寄托。所以我要重读三毛的书,以一个四十多岁女人的心里去探求三毛。年青时读三毛,我想我还不十分懂她,现在,我有些些读懂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