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一:广义迷信
当人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就会有迷信思维。
迷信有四个等级:第一级是求神保佑,第二级是追求好运气,第三级是阴谋论,第四级很难识别,是随时随地都能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一个对迷信的广义定义:所谓迷信,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
从一个比较高级的角度来谈谈“迷信”。说的是“广义”的迷信。
烧香拜神,是一个更一般的思维偏误的体现。这种思维偏误人人都有,可以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迷信。反思一下这方面的认知,会对我们有帮助。
渥太华卡尔顿大学的认知科学家吉姆·戴维斯最近《鹦鹉螺》杂志发表一篇文章,说迷信思维,有一个脑神经科学的机制,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生理现象。这个研究非常有意思。
那迷信思维到底是什么思维呢?一个洞见:当人面临不确定性的时候,就会有迷信思维。
1.鸽子变得迷信了
1948年,一位英国人类学家研究过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的一个原始部落。这个部落是以打渔为生。他们所在的岛上有个内湖,内湖里的资源非常稳定,只要去就有鱼,但是数量和质量都一般。所以渔民们有时候要出海捕鱼,而出海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 有时候能打到又大又多的鱼,有时候就会空手而回,搞不好还有危险。
渔民有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他们是迷信的。但是人类学家注意到,渔民并不*总是*迷信的。渔民只在出海捕鱼之前搞宗教仪式,要是去内湖捕鱼就不搞迷信活动。
如果你真的信神,难道去内湖捕鱼就不要感谢神的馈赠了吗?看来渔民并不怎么在乎神的感受……他们只是想做一些事情去干预不确定性。
求神帮忙是低端的办法,更高级的办法是靠自己。如果“运气”这么重要,那我能不能给自己增加一点好运气呢?比如佩戴一个增加运气的饰品?
有不少运动员讲迷信。比如职业棒球,哪怕你击球技艺再高超,也只有1/3的可能性打出好球,不确定性非常大。那运动员自然就会去想,为什么我上一把击中了,这一把就没击中呢?肯定是我某件事没做对。
如果运动员在某一场比赛发挥特别好,他可能从此只要是比赛就必须穿那场比赛穿的内衣。更普遍的做法是在每次击球之前做一些特定的小动作,比如舔一舔球棒,用球棒在地上敲打两下,或者在胸口画个十字。
这种现象不仅在人类中存在,连动物界也存在。一个美国心理学家叫斯金纳(B. F. Skinner),他在1948年用鸽子做了一个实验。
鸽子被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有个小机关。一开始,鸽子一碰机关就会得到食物,鸽子的行为很正常,想吃东西就去触碰机关。
然后斯金纳改变了游戏规则。鸽子触碰机关能否得到食物,改成了随机的。有时候碰一下就有,有时候碰好几下都没有。但是鸽子不知道什么叫随机,它就琢磨,我上次到底做对了什么,结果就有食物呢?
斯金纳发现鸽子的行为模式变了。现在鸽子每次触碰机关之前,会做一些多余的动作。有时候是晃一晃脑袋,有时候是转两圈……
鸽子变得迷信了。
看这三种现象,渔民进行宗教仪式、运动员追求好运气、鸽子做多余的动作,有的是指望神,有的是靠自己,但是本质上体现了同样一种思维 —— 那就是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人们总想做点什么事情来干预一下。
这有点像是做科学实验,只不过实验结果永远都是这么做有时候好使有时候不好使。
明知道做了也不一定好使,但是我们还是要做,因为不做心里就不踏实 —— 这就是迷信。
2.火星上的人脸
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是海盗1号探测器在1976年拍摄的火星表面的某个地区 ——
照片一公布,人们立即注意到其中有一张人脸!为什么火星上会有人脸形状的结构?这难道不是外星人故意建造的吗?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人相信这个阴谋论,但是这个问题其实早就解决了。下面这张是后来对同一地点拍摄的一张更高分辨率的照片 ——
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小山丘。之前所谓的人脸图案只不过是光影而已。而且现在回头再看,老照片里的其实也不怎么像是人脸。
明明杂乱无章、完全随机的地方,总想看出什么意义和规律来。总觉得这东西背后肯定有个什么“说道”,我们拒绝承认不可控 —— 这也是迷信。
3.迷信是一种生理反应
迷信思维其实是大脑的一种生理反应,而且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有个研究是这样的。先对受试者问卷调查,看看是否相信宗教和超自然现象这些传统的迷信项目,结果分出一个迷信组和一个怀疑组。然后研究者给这两组人看一些像是人脸的图案,其中有的的确很像人脸,有的根本就不像,等于是随机的图案。
研究者发现,迷信组的人,非常善于在不是人脸的图案中识别出人脸来。就好像把火星上那个山丘看成人脸一样。而怀疑组的人就比较理性,他们不会强行认证人脸,不像就是不像。
强行发现规律和意义,跟传统意义上的迷信有密切联系。
而科学家发现,这种强行发现规律和意义的能力,跟大脑分泌的多巴胺很有关系。
多巴胺,这是一种神经递质,能影响情绪,相当于大脑中的一个奖励系统。比如赌博赢了钱,你的大脑就会大量分泌多巴胺。而这项研究还告诉咱们,多巴胺还能刺激人去发现规律。
研究人员让受试者服用了一种叫“左旋多巴(Levodopa)”的药物,这个药能提升大脑里的多巴胺。结果吃了这个药之后,本来看不出图像中有人脸的人,现在也能看人脸来了!
多巴胺调节了你发现规律的能力。多巴胺不足,明明有规律你也看不出来规律;多巴胺过多,明明没有规律你也能找出规律来。
那如此说来,“迷信”跟“探索”其实是同一种思维,只有度数的区别。
4.迷信的四个等级
在世上生活,总要总结周围事情的规律,并且尝试干预和控制,这些是人的本能。找规律、想控制,这不叫迷信 —— 迷信是*过度地*找规律和想控制。
反思自己到底是理性探索还是已经陷入迷信,需要问两个问题。
第一,你相不相信身边有些事情是你不管做什么都控制不了的。
第二,你相不相信这世界上有些事情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如果你不相信,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定要掌控自己的命运,认为世界上没有偶然的事情,那你这就是迷信思维。
据此,把迷信分成四个等级。
第一级是求神保佑。这个比较低级,寄希望于一种无法证明其存在的神秘力量,把命运交给神。
第二级是追求好运气。这有点自我奋斗的意思,棒球运动员的小仪式和鸽子的多余动作,都算是积极的探索。
第三级是阴谋论。不相信有什么巧合,认为世界上所有事情都是有缘故的。
比如在网上看到人说,德国队之所以成绩好都是靠裁判!裁判在世界杯照顾德国队不是一次两次了!一次两次也许是巧合,这么多次还能是巧合吗?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这些人跟认为整个世界杯都被赌球集团操控的人一样,在明明没有规律的地方认为自己找到了规律。他们过低估计了操控世界的难度。
第四级很难识别,是随时随地都能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美国一个超市曾经实行过一个政策。如果顾客结账用的是信用卡,他的名字就会出现在收据上,超市要求收款员看一眼顾客的名字并且念出来。比如收款员会对我说“谢谢你,万先生。”这样做能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结果这个政策没有实行多久就取消了,因为男顾客容易想多。有的顾客想,为什么这个女收款员要特意看一眼我的名字?她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呢?有的顾客会主动找女收款员搭讪,甚至在停车场等着人家下班。……明明是个机械化的、例行公事的动作,他都能从中去找到某种意义。
从第一级到第四级,越低级的迷信越明显,越高级的越普遍。
关键就是怎么面对随机事件。公司某人犯了一个大错误,你作为领导应该怎么办呢?这人是不是故意犯错?公司会不会国将不国?是不是非得来个严惩,然后修改公司章程,要求全体员工学习,形成一个新制度来避免这种错误?如果有点啥事都这么干公司就没有正事儿了。
事实是有些事儿就是无缘无故发生的,纯偶然 —— 或者你至少可以把它当做是纯偶然,因为你永远都控制不了。承认控制不了、放弃控制,才是科学态度。
最后可以对迷信做个广义的定义 ——
所谓迷信,就是在没有道理的地方寻找道理,在没有意义的地方找到意义,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在没有因果的地方强加因果。
知识点二:真实世界和魔法世界的区别
讲究修仙、比拼法术的世界,到底有没有可行性呢?
从数学角度来说,只要是符合数学逻辑的世界观,都有可能在某个平行宇宙里实现。完全可以想象存在一个真实的魔法世界,其中有修仙和法术。
把玄幻小说当做思想实验,能不能借助小说的一般设定,从纯逻辑的角度,分析一下魔法世界的可行性。
1.稀缺和成本
魔法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可能你首先会想到法术。法术确实厉害。有了法术你可以变出各种东西来,你可以快速移动甚至飞行,你还可以对外输出巨大的伤害……法术,似乎只受到作者想象力的限制。而我们这个真实世界就不行了,最起码因为能量守恒,你不能无中生有地变东西出来。
但是从写小说的角度来设想,如果你想让小说有起码的剧情,法术就不能是为所欲为的。如果会法术的人都要啥有啥、想干什么就能做到什么,那他还玩什么呢?这就没有剧情了。所以世界上必须有一些东西是哪怕会法术的人也想要、而又不能轻易得到的。
这个性质叫“稀缺”。魔法世界里也得有稀缺。《西游记》里的神仙们日子过的好像什么都不缺,可是也得定期吃一些蟠桃、人参果之类能增寿的东西。谁控制稀缺资源,谁就掌握权力。王母娘娘控制了蟠桃,定期召开蟠桃大会给各路神仙延长寿命,这是最安全的权力。当然唐僧肉也是稀缺的东西。
有稀缺就有经济学。乔治·梅森大学的一个研究生和一个来访问的助理教授专门写了一篇论文,讨论《哈利波特》世界的经济学。他们注意到,法术的确可以无中生有地变出东西来 —— 但是,其中不包括食物。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有一小段,赫敏告诉荣恩:“你妈妈不能凭空变出食物来,没人能变。食物是‘Gamp 元素转换定律’的五个例外的第一个……” 所以会法术也得通过常规手段找饭吃,法师也得为生计发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法师的经济状况不好,像荣恩家还得自己种菜。
那篇论文还把《哈利波特》的剧情跟“边际效应递减”、“机会成本”和“激励”这些经济学概念联系起来,法师们过的日子本质上也是柴米油盐。
然而《卫报》的经济学专栏作家梅根·麦克阿德(Megan McArdle),却对《哈利波特》里的经济学设定提出了批评,认为J·K·罗琳缺少大局观。她的关键批评是《哈利波特》里的魔法没有成本。
难道施法是不需要成本的吗?哈利·波特想要出个大招,他只要观想自己的内心就行 —— 这是不是太儿戏了?
如果法术可以无限制使用,那就一点都不宝贵。《西游记》里孙悟空的毫毛好像不要钱一样、想变什么变什么,你读的时候有没有过疑问:为什么孙悟空不多变一点?
现代网络游戏里的法术都有成本,你得消耗法力值。战斗中法力值用完了你就没招了。要想快速恢复法力值就得喝药,而这个药也是稀缺资源,得花钱买。
那如此说来,法术,跟真实世界里的技术,似乎什么本质区别。手枪厉害,但子弹是有限的。私人飞机很方便,但是一般人用不起。魔法世界里的法术也不能随便用。据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个定律 ——
玄幻小说第一定律:要想有剧情,法术系统就必须符合基本的经济学。
那难道说玄幻小说其实就是披着魔法外衣的现代故事吗?也不是。
2.修仙和平等
魔法世界和我们这个世界有个最根本的区别,是关于人的。我们这个世界中人和人之间比较平等,而魔法世界里人和人之间是极度不平等的。
我们这里的有钱人没啥了不起。巴菲特再有钱也是跟穷人一样喝可乐。看看比尔·盖茨老成什么样了,就知道现在所谓抗衰老的医学根本就不靠谱。豪车和名牌包主要是起到炫耀的作用,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功能。
但是魔法世界可就不一样了,厉害的人是真厉害。《西游记》里的蟠桃和人参果不需要宣传什么虚无缥缈的营养价值,是真能增加寿命。仙草不是用来欣赏的,是真能增加法力。宝物不是用来当文物等着升值的,是真能用来斗法。
我们这个世界里花20万元买的包并不能比20元的包多装东西。玄幻小说里有一种设定叫“储物法器”。它可能是你手上戴的一个戒指,这个戒指能缩放空间,你可以把全部家当都放在里面。
这样的世界,会有什么样的生存法则?我们这个世界里一门心思赚钱的人不多,因为大家都知道钱多了其实没啥用,最值得要的都是花钱买不到的。也没有多少人追逐权力,因为权力是个零和博弈,能博弈到的人非常有限。也没有多少人把锻炼当做毕生追求,因为人体的机能是有极限的。
一句话,我们这个世界里人的上限太低。
但是如果你穿越到魔法世界里,你唯一值得做的事儿就是不停地升级!你有几乎无限的升级空间,高级别和低级别有巨大的差异。魔法世界必定是一个人人忙着修仙的世界。
但是在这样的世界里,人和人之间恐怕不会有什么高水平的合作。
出于经济学的限制,神仙在飞升之前仍然需要吃饭,他们会需要凡人供养衣食住行,但除此之外可能就不需要什么了。神仙为了争夺稀缺资源难免要打仗,打仗就得拉帮结派,就得讲政治,但这仍然是低水平的合作。
关键在于,如果不同等级神仙的法力相差实在太大,那么神仙跟神仙之间、更不用说神仙跟凡人之间,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深入合作。修炼毕竟是个个人的事儿,修炼出来的一切效应,都落实在个人身上。
所以这是一个人与人之间有绝对等级差异、不需要深度合作的世界。其实这样的社会规则在我们这个真实世界里就有 —— 这就是黑猩猩的规则。
黑猩猩的政治状况。社会地位主要靠个人打斗,但是因为可以打群架,所以也有联盟,也讲政治。
黑猩猩之间,唯独没有复杂的分工和合作。
玄幻小说里也都是这样。人类社会中也有这样的,有些原始宗教地区,基本就是僧侣和农奴,哪有什么复杂的社会结构。我们玩网络游戏也是这样,打怪升级很过瘾,但是除了工会组织打群架之外,整个社会是简单的。
简单社会里没有太多爱恨情仇。这就又引出了一个定律 ——
玄幻小说第二定律:要想让剧情复杂,就必须保持一定的平等。
这个世界里的法师最好对凡人有一定的依赖性,否则凡人就不是凡人了,是动物。
3.身处低魔的世界
我们这个世界没有法术和法师,但是凡人之间可以展开深度的分工合作。深度分工合作可以带来技术进步。我们的技术进步不是依托在具体的人身上,而是在所有人之外,建立各种“系统”。
魔法世界是人升级,我们这个世界是技术升级。
爱迪生在该死的年龄就死了,但是他发明的技术可以一直流传,在世界各地迅速形成规模。修仙是每个人都得从头修炼一遍,升级人费时费力 —— 技术的传播就不一样了,基本上等于随便复制。
法力随着法师的死亡或者飞升而消失,技术进步却可以一直积累下去。
从技术积累和传播的动力学上考虑,凡人世界理所应当比魔法世界的进步速度快。起步也许会很慢,但是一旦发动起来就是日新月异,就是法师们跟不上的。
所以像《权力的游戏》这种比较复杂的玄幻小说,都是设定一个“低魔”的世界。权力在凡人手里,凡人是历史舞台的主角,法师们的地位都很低,魔法只能起到点缀的作用。
黑猩猩的政治其实没啥意思。魔法什么的乍看很神奇,司空见惯了也就跟普通技术没区别。归根结底,可能规则最复杂、剧情最有意思的,还是我们这个真实的人类世界。如果我们这里哪个地方真的出现了法术,弄成了以法师为核心的奴隶社会,那我们就应该去那里闹革命:法师不消亡,社会就没法进步!
上限低带来平等,平等带来合作,合作带来群体演化速度加快。
如此说来,即便将来真有赫拉利说的那种基因改造出来的“神人”,我们这些凡人也不用妄自菲薄。我们玩的规则比神人复杂得多。就算将来 AI 再厉害,它们也不会把人类当蚂蚁看。
当然,如果你喜欢不断升级的感觉,我们这个世界的缺点就在于太过平等……有些人过了三十岁就觉得没什么事儿可干了。有的人一出生就拥有财富和权力……然后一直到死也只拥有这些。人的进步有个很低的上限。
但是你可以修炼思想啊!人和人的思想差异可以持续加大,几乎无上限,而且思想资源不稀缺,使用无成本。有了思想,你可以随便幻想任何魔法世界。
当然了……思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用,而且的确不如法术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