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暨教科研能力提升专题研讨会在成都泡桐树中学如期召开,这次成都之行,让我第一次领略到了大家的风范。
程翔老师的课总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的位置,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去发现,去收获。一个优秀的教师是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而非老师告诉他结论。我们的课时常就是这样,老师没有多余的语言,也没有深入的思考,心中只有一根细绳,所以拉不动学生这艘航船。在遇到卡壳的时候,哪里还有提问的艺术呢,或者就是简单的粗暴的为什么呢?没有支架的搭建,学生也没有知识储备,然后最后就变成了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程老师的课上,我感受到了他的严谨,他让学生在不断地修正自己的答案。修正的过程就是思维不断发生的过程,就是思考深入的过程。
黄厚江老师的语言总是朴素,温柔敦厚,他的课质朴,讲授《议论文写作中思辨能力的培养》从一个人走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可以走得更远这个公认的俗语出发,先给学生设个陷阱:赞同哪种观点?当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后,他又点拨学生:“难道只有这两种选择,没有别的选择了吗?生活可比我们想象的复杂,一个人一群人远和近,可以有多种组合关系”,就这样让学生跳出了二元思维。既要兼顾A又要兼顾B。非常汗颜买了黄老师的书,十多年过去了但是我还是没有看。从A、B到A+B,再到最后聚焦一个中心,黄老师收放自如。而且他还以自己的女儿作为例子,要求她在26岁以前把自己嫁出去。但是面对选择对象,最理想的爱情和婚姻,爱的对称式,在生活里1%都没有。遇不到,宁可选择男孩子爱你多一点,但是你又能接受。最好的婚姻就是你选择了其中一个,与其他几个男孩子成为朋友。写作也是这样,选择一个观点从一而终,其他的作为朋友进行印证。他就是这样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浅显化。用大众都能听懂的语言教写作。黄老师就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王萌萌老师的课非常新颖,通过让学生筛选五篇文章,判定哪一篇文章更能展现成都的形象,介绍给在座的语文老师们。在教学中,她及时调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呈现出孩子们的选择二孩答案。最后还让学生走下讲台与在座的老师们进行访谈,问老师会选择哪一篇。形式很新颖,让人看到了新生代的语文老师深厚的专业功底与素养。
我们之前的备课,极少有自己的思考。十五年过去了,看看自己用的课件就知道,自己这十五年都干什么去了?不敢教文言文,一拿到文言文首先做的就是找教参,抄上去。不敢做考题,因为自己一拿到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加接近参考答案了。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就和啃老族一样有啥区别?最后是附庸品,最后是走向毁灭。
名师工作室分享,让人看到了原来高中也可以这样教阅读。一个人的精神长相是他不断地获得,进步,慢慢改变的。不要一遇到问题就随便求组,求助是因为时间紧,实在的绕不开了。
振救自己,从让自己独立思考开始。
黄厚江:
X-8:一群人走
高考作文需要我们更复杂一点,没有同学对我们的
人多力量大
否定:
一个人走的:磨炼自己
干扰更小——干扰更多,异类更多:一个人干扰来自内心的灵魂
团结合作
思维打开了,慢慢思考价值更大。
要么一个人,要么一群人。
人生:是,还是既是……又是……
生:学业成长是一个人走,我们
生2:余华《文城》,出发是一个人走,寻母之路一个人和别人给他
师:从人生角度来讲,作为一个父亲一个长辈,人生路的过程中一直夹杂着一个人走和一群人走,考试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和一群人。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一群人在一起完成学习任务。生:风向标是紧跟时代发展,考试的作者,
师:上天的飞船是杨利伟一个人,训练的过程是一个人吗?
得出一个结论:人生道路上更多的是一个人的旅行,但是一个人并不是规定的。一个人走和一群人走的交融,人生更多是孤独的旅行。
师:高中议论文写作更多时候要不断进行思维的升阶、升华,我们刚才跳出了二元对立,生活中很多难题不是二元对立,今天特别提倡创造性思维,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问题,即是说发现式的思维。
一个人走走得更快,一群人走走得更远。
师:有没有发现新的矛盾?
生:不仅是一条线构成,过下当下,不管快慢远近,适合自己最好。
师:倾向于人生快,强调后者,而一群人倾向于人生远。
板书:快慢远近
生:慢可以看到人生
师:慢可以更好地享受人生
生2:慢一下可以享受当下
生3:走得快更快地实现目标。
生4:走得远,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
师:没有人选择近,是不是又快又远的人生就是我们需要的?
在所有矛盾的过程中,都可以提炼出:远近皆宜,快慢皆宜。
师:可以选择哪些观点?表达说明自己的意见。
生5:无论一个人一群人,无论远近,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师:选择适合你的天空
生6:君子和而不同,要培养独立自主的能力
师:要有对自己人生的定位与思考。从一句话中可以有X种选择,要有X种观点。带着我上作文课,脑子里有点乱与迷茫,因为思维发散开了,能不能把讨论的内容在作文里呈现出来,只能选几个?只能选1个。
如果大家看过红楼梦,贾宝玉和林黛玉有段精彩的对话:如果“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谈人生,上高二了有没有对异性同学有特殊感受。学生不举手,高考,这节课就是教会同学们学会理性思辨后选择。议论文写作也是这样,打开思维,一个话题有X种选择,但是只选一个,在作文过程中要从一而终,要把握好关键的点。
师:如何从一句话中打开思维,最终选择一个。
生:找关键词。
师:抓住关键概念,远近快慢,一个人一群人。
生:分析他们中的关系。
师:形成多维关系,跳出二元思维,发现新的矛盾(见人之所未见),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如何取一瓢?
生:选择自己思考最深的一个。
师:有没有别的思维方式?
生:相对独立
师:最核心的那个
生:选自己最好写的那个
师:选最好写的,最关键的举手。黄老师上课经常说家常课,我女儿26岁之前把自己卖了。个子、学校,最理想的爱情和婚姻,爱的对称式,在生活里1%都没有。遇不到,宁可选择,男孩子
有没有
选择X观点中的一个,X-1个,有用,用好,思考没有白费的,哪怕思考后没有放弃,优秀的女孩子选择1个,其他4个都是好朋友。打开思路,X种可能,最能把握住的又是关键的又是好的,让他们为这个观点服务。
发散的思维——收拢
看了赢莹姐的文章,恍惚之间就明白了自己的方向。我的写作是要有助于孩子们成长,有助于家长帮助孩子成长的。
昨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