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期:《改变,从写作开始:教育写作实用技巧30讲》
书籍介绍:基于一线教师的教育写作困惑和对教育写作技巧的现实需求,作者系统梳理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丰富教育写作经验和实战案例,分析了教育写作的误区和实用技巧,从教育叙事、教学叙事、教育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教育随笔等多个方面分析了教育写作内容如何选取,应留心哪些注意事项,有哪些实用写作技巧及投稿诀窍等写作实用策略。给予一线老师们具体、有效的教育写作指导,让写作成为老师们的一种习惯和能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作者刘祥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教学名师,“长三角”教育科研优秀个人,“三度语文”首倡者和践行者。在《人民教育》《中学语文》等期刊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八百余篇,应邀在浙江、广西、陕西、黑龙江等地开设展示课、主题讲座百余场。出版作品有十余部。
推荐教师:景宜
教育格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蒙以养正,圣功也!
成长,因写作加速
——读《改变,从写作开始:教育写作实用技巧30讲》有感
《改变,从写作开始:教育写作实用技巧30讲》是一本写作的工具书,是教师快速成长的30堂写作必修课。它很适合已经在写作道路上走了一大截且还想再提升的教师。全书共有30讲。开篇两讲写的是教育写作的误区、教育写作的秘密。最后一讲讲的是培养写作习惯的基本技巧。中间27讲对教育叙事、教学叙事、教育案例分析、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反思、教学论文、教育随笔、读后感、教育书评、教育专著的写作进行具体的指导。由于本书的内容重点在于具体指导每一个类别的写作,如果仅仅是对教育写作比较感兴趣,想要开始尝试写作的老师,不一定能够从头到尾读完这本书,但是对于已经写作了一阵子想要继续提升的老师就特别好。这本书就是一本很实用的工具书,可以对照着它按图索骥,依葫芦画瓢,一点一滴地提升自己的教育写作。你不需要按顺序去读这本书,可以先实践然后找具体章节来阅读,反思,改进自己的实践。
我从2022年初开始坚持用文字记录工作和生活。在“格志日记”APP上写了9万多字,然后在“简书”APP上写了58万字,整个过程让我受益匪浅。教育写作意义非凡,而且它其实并不难。写作实践,加上阅读并运用本书所述的方法,就能让我们的写作更上一层楼。只要开始写作,迈小步,不停步,我们就能不断地登上更高的教育的山峰。
一、教育写作意义非凡
作者在前言部分讲教育写作的意义。作者认为写作是为了记录我们的思想,为了反思我们的行为,为了提升我们的能力,为了提炼我们的精神。
“新教育实验”团队始终倡导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
刘老师说:“如果不写作,我们的思考就会过于零碎、杂乱、肤浅。如果再缺乏专业阅读,那么我们的教育实践就容易随性、盲目。”
“形成全国性影响力的名师极少有不进行专业写作的,只有坚持写下去,才能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积累的零碎的、感性的知识系统化,才能不断盘点自身的成长,不断朝向新的高度迈进。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教育理性40%来自专业阅读、专业实践和专业思考,60%来自专业写作。只有动手写时才会发现思维力的欠缺,才会更好地阅读、思考和实践。”
“造化总是用遗忘来擦除生命的种种精彩。”写作就是为教育留痕,为生命存档。
我坚持写作,体验到了许多好处:收获了毅力,能够坚持行动;学会了选材,能够关注细节;随心地倾诉,能够调节情绪;按“快门”定格,留住宝贵光阴;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思维,提升了表达......
写作的好处,只有写作的人能深刻地体会到。
虽然教育界的很多名家都对写作的意义交口称赞,但是听劝去写作的教师始终是很少的一部分,究其原因,一是没自信,二是没时间。
二、教育写作其实不难
作者刘祥老师说:“缺乏教育写作经验的人,总觉得教育写作很难,很神圣,很神秘。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我手写我心’的过程。”
其实所谓“写作”,就是把我们口头说的话转成文字留下来而已。只是在措辞上不能完全随意表达,要转换成书面语而已。
我们胆子要放大一点,不要被学生时代老师给我们定的“好作文”的标准框住,对自己的写作没有信心。
只跟自己比,超越自己就是赢。勇敢的人先享受人生。
不要用别人规定的“顶级”的标准捆住自己的手脚,你已经不是曾经的“小象”,你现在已经是成年的“大象”了,只要你轻轻一拽,拴在腿上的铁锁就会脱落,更广阔的世界将属于你。
想写作的人,大胆去探索吧!
三、教育写作贵在坚持
写作,首先贵在开始。行动起来最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写起来再说。先跑起来再调整呼吸。先上路再调整姿势。不动,永远都是肤浅的正确。动起来才会发现问题,然后有深刻的洞见,而后有显著的提升。
不过,关于写作有一个争论,是每天写一点好,还是有感而发地写好?
我的观点是:坚持写最可贵!要坚持写,不是因为灵感来了才写,而是因为写了灵感才会来。
天天写,有利于培养写作的习惯。我的一个同事认为不要天天写,要有感而发的时候写。我不同意。
李敖说:“持续的写作练习比偶尔的灵感更重要。”
写过8本畅销书的作家尼尔·斯特劳斯说:“我收到的有关写作的最好的建议是:‘每天写两页糟糕的东西。’”
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能量巨大。
如果你觉得一个人难以坚持,可以加入一个教育写作的共同体,相互督促,一起进步。
有的老师说:“每天都要写东西,写不出来。生活很单调乏味,没什么出彩的东西好写的,也没有时间写,因为每天的工作已经很满了。”
我的感受是:一开始如果没有太多可写的,写流水账也可以,也很重要。你对着日记本写写今天的喜怒哀乐,工作和生活的收获与反思,这其中可能95%是沙粒,但总有那么5%会成为金子。
天天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便于养成有灵感就及时记录的好习惯。
什么时候你最有写的欲望?那就是你很想倾诉和表达的时候。你特别开心,想要铭记的时候;特别生气,不开心,想要吐槽的时候;特别困惑,想要探究这个事情的奥秘的时候,都是你可以倾诉和下笔之时。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用手机备忘录记下关键词句的灵感,或者用语音转文字的技术,很快就可以把我们想要表达的东西落到文字上。对那些你觉得很有价值,需要去精修的内容,可以放到有时间的时候再来梳理。先留住它,再雕琢它。
所以不要小看记流水账的力量,当记录已成习惯,在繁琐和平淡的表达之中,你总能淘到宝贵的金子。
相反的,如果你没有养成记录、写作的习惯。那么当你有强烈的情绪感受的时候,你不会有落笔成文的意识,只能任由这种感触溜走。你想要等到周末有空时再坐下来写,但有空的时候,你已经想不起来那件事情,觉得没什么好写的了。
坚持写,量变产生质变。其实教师教育写作能力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一开始你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会写一些质量很次的文章。第二阶段才能做到既关注细节,又做好选材的取舍。这个时期,你的选材常常是不聚焦的,只是漫无目的地随性地写。第三个阶段你胸中的“墨水”越来越多,你才能聚焦某一个主题写一系列的东西,然后优质作品的产量逐步提高,甚至可以出书。
我现在已跨越了流水账,随性写,无法聚焦的阶段,已经来到了聚焦主题写作的阶段了,正在认真地写要出版的校家社共育的书。
四、宝典在手,让写作更上一层楼
坚持写作,写着写着,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在写作上有很多的亮点和不少的困惑。
我踩过的关于写作的“坑”刘老师都在书中点出来了。我的问题点果然是写作过程中人们普遍易错的点。例如:教育案例分析时教育叙事篇幅有余,教育评析篇幅不足,评析的角度不多元。
刘老师告诉了我们很多注意事项,例如:
1.写作的内容要“新”且“正”。在刘老师担任特约编辑专栏主持和论文评委的10多年间,他接触到的投稿和参赛论文中至少70%的文章存在观点陈旧或偏颇的问题。
2.写作要有条理,要多视角。要跳出自我的小圈子,分别从教师、学生、他人,当下需要、未来需要等不同的视角综合考量。要懂得换位思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剖析,形成客观、公正的结论。既要有作者视角,又要有同行视角,还要有课程视角、学生视角、社会视角。要多层面剖析,比如宏观与微观,现实与未来已然与应然。
3.要抓住一个具体问题做纵深剖析。任何一篇文章都无法解决所有的教育教学问题。面面俱到,不如各个击破。
4.要根据我们的学段特点扬长避短。基础教育阶段的一线教师的“短”就是教育理论,“长”就是实践经验。所以一线教师的教育写作应该侧重于呈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成果,而不是教育、教学理论的建构。因此我们要多写一写教育叙事、教学叙事和案例分析。抓住自身专长,发挥自身优势。
5.写作既要乐于表达,也要勤于修改。为数不少的作者写完一篇文章后便急匆匆地寄出去,至于文章中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病句,有没有论证不周延的瑕疵,他一概不再关注。这样的作品成功发表的概率极低。一名真正的教育作者必然对自己的文字与思想心存敬畏,无论写作何种类型的文章,完成之后,至少先认真通读一遍,看看有没有明显的文字错误,有没有内容上的表意不清,然后将文章放一放,第2天或者第3天再认真阅读一遍,看观点表达是否精确,语言运用是否精准,内在逻辑是否经得住推敲。只有文章能够令作者自身满意之后,才能发出去,这样的反复修改是对文字的尊重,是对读者的尊重,更是对自身思想的尊重。
6.选题上,学校里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一个值得深入剖析的优秀选题。要占有教育写作的丰富素材,无外乎四条路径:阅读、实践、观察、思考。
7.语言要有特色,简洁明快不绕弯。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读者的阅读体验会更轻松、流畅。
总之,写作能让我们驶上成长的快车道!写作,对教师而言其实是用文字为我们匆忙、浮躁的教育生活减速,从而为自身的专业成长加速。写作,让我们对自己的教育生活定格,放大,深究,细品。这个过程,让我们的认知广度更大,深度更深,颗粒度更细。这是成为高手,成为专家的必经之路。
教师朋友们,成长,因写作加速!一起写吧,你离优秀教师或许只差一支笔!已经在写作的教师朋友们,为了在写作上不断精进,请读一读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