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又到了吃梨子的季节,错过又要等一年。
人们只知道,无锡的水密桃八方有名,其实,我们这儿的梨子也一样好吃。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我们家乡,那些心灵手巧的人,开始成了种植大户,桃子、葡萄,当然还有梨子。
梨子就是翠冠梨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想到,本地还是有这许多好吃本地产的东西,心里又是一阵柔软。
其实,我小时候,不喜欢吃梨子的,因为我肠胃不好,我的娘对我讲,生梨生梨,梨子最伤胃,所以,我对梨子有着本能的畏惧。
网上说,梨子属于寒性水果,生吃能够生津止渴、起到缓解喉咙干痛的作用;而炖熟以后的梨子则是去火润燥的佳品,食用起来能够滋阴润肺,消痰止咳的作用。
现在嘛,随着年岁的增长,我开始变得喜欢吃梨子,因为我们这儿的这种翠冠梨,别看外面翠绿色的外衣,布满褐色的点点,但削去薄薄的皮,雪白的肉就显露出来了,肉嫩细腻,汁水多,当然还核小,咬上一口,汁水四溅,有人喜欢放冰箱冰一下,在这炎热的夏天里,咬上一口,那透心凉,冰爽的感觉,从牙到喉咙,直达胃底,哎哟,那感觉,也许是敝帚自珍,吃过了翠冠梨,包你觉得别的地方的梨子,可谓六宫粉黛无颜色。
每当梨子成熟时,不用做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的广告,种梨的农户家,就会有买家上门收购了。如此畅销的翠冠梨,外表也普通,包装更是寻常,但,一切都用味道、用滋味说话。
如此,每年植种大户们的收成,也是喜逐颜开,水涨船高。
(2)
今年的梨子水份充足,光照适当,又是一个丰收年。
令我感到惊奇的是,不知道何时,我的邻居,一个给我印象中瘦弱得像猴子的人,小时候经常读书留级的人,就成了梨子的种植大户了,而且,他还有模有样,成了几十亩的种植大户。
我知道,种植梨子是千百年来,古人传承下来的智慧,汇聚成的经验,但,光有理论知识,得实践出真知的。
据说,一棵梨树,从幼苗到长出梨子,需要两、三年的时间的等侯,这时候的种梨大户,该耐得住寂寞,除了帮梨树浇水、施肥、除草、防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每一棵梨树殷勤相待。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多少次,我被他们种植过程中,付出的辛苦耕耘,以及漫长等待的艰辛过程深深打动。
当春天梨花盛开,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欣赏那恣意盛开,怒放的雪白花朵,谁会想到梨农们,可没半点闲心思,在层层迭迭绵密的梨花下,他们得忙着为梨花授粉,施肥、拨草、浇水。那些日子,他们没事也绕着梨树走一走,哪一棵树上,开了多少花,他们可记得清楚。好不容易,梨花落了,梨子结了青涩的果子,他们还得防止鸟儿来食,准备好各种伪装,防护的物品,驱赶外敌的偷盗和浸袭。
现在,梨子成熟了,得赶快采摘,否则,台风来临,那狂风暴雨过后,梨子可不得就要遭殃。
要想尝到梨子的滋味,可真是不容易呢。
(3)
这一阵,种植大户的梨子园里,一片喜气洋洋,我当然也会他们的丰收而高兴,更对他们满满的收获而羡慕不已。
见证了他们经历的艰辛,我当然不会自不量力地也去种植梨子树。
我也有我的种植方向,那就是我的文学道路,是不是也应该这样,专注一年、二年、三年,甚至十年呢。
主角一定是姍姍而至的,杨玉环起初她的身份也不是贵妃,光有天生丽质,还有珍珠蒙尘时呢,还得经过百锤千练,才能成一早选在君王侧。
鲁迅曾说过,如果一个人,能用十年的时间,专注于一件事,那么他一定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这句话是不是鲁迅说的我不知道,但,对于这句话,我深信不疑。中学课本中,《卖油翁》故事中,卖油翁说:无他,唯手熟尔。
不知道哪位名人也说过,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行家。
有人把写作说成是码字,遗憾的是,学习了许多写作的技法或概念,还是写不好一篇文章。
写作并不是把文字一个个码整齐就好,文笔要跌宕有致,还得谋篇布局,更要讲究结构,当然还得有中心思想……
也许量变积累再多,也只能停留着原地,无法发生质变,再跨越一个新台阶。
我不知道何时,才能采摘到我的梨子,品尝到梨子的滋味。
哪又如何?
既然下坚决走在写作道路上,就得继续下去,不放弃。
只要不断写下去,走在这条曲折大路上,自然会有风吹、日晒、雨淋,种种的危险,路途遥远,山路崎岖,但,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指引我前行的方向。
今天,吃过了皮薄肉脆、汁水丰盈的翠冠梨,趁着香甜的味道在唇齿间蔓延,我赶紧继续码我的文字,安安静静地种植我的“梨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