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100多种相关疾病的统称。人们身体内所有器官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有序的增长和分化可保持人们身体健康。然而,当身体内细胞发生癌变后,它们的分裂便不再受身体控制,最后形成由大量癌变细胞组成的肿瘤。恶性肿瘤的细胞能侵犯、破坏邻近的组织和器官。而且,癌细胞可从肿瘤中穿出,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然后到其它器官形成新的肿瘤,这个过程就叫癌症转移。目前,人体的很多器官都有癌变的报道,奇怪的是,心脏很少出现癌变,这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能流进化论认为,自然界需要能量分布的相对均衡,为了这个目的,自然界无时无刻的不在发生能量的流动,生物是自然界能量流动的产物,是能量传递介体升级的结果,因而自然选择的依据就是生物体的能量传递能力。生物及其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组成的系统称为能量传递单元,生物的基本组成单元又是以细胞及其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组成的能量传递单元。生物或细胞只有在介导其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能量流动时,才呈现出其生命状态,才呈现出其价值。同时,也只有在介导能流过程中,生物或细胞才能获取维持自身能量传递能力的能量,进而维持生命状态。因此,生物从诞生之初就处于一种矛盾之中,即生物体的能量传递能力能否满足自然界的需求与生物能否从中获取维持自身能量传递能力所需能量之间的矛盾。自然界对生物的需求就是生物的能量供体与能量受体对生物的需求。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之间能势差的存在会对生物产生选择压力,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越多,对生物产生的选择压力就越大,反之越小。随着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生物需要及时的调整其能量传递能力以应对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对其施加的选择压力。生物调整其能量传递能力的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增强个体的代谢;一是增加群体的数量。生物及其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协同进化。对于细胞也是如此。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食物是能量供体,氧气是能量受体。身体中的各种组织器官,按接触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先后顺序排列,最先接触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器官或组织,因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丰度最高,这些组织器官受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选择压力越大。从食物和氧气进入人体后在各组织器官中的流动顺序不难发现,心脏受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选择压力都是最小的。对于食物而言,从入口后,依次流经食道、胃、肠……直至排除体外。在这个过程中,一系列降解酶的参与将能量相对较高的食物转化为细胞需要的分子量相对较小的能量供体。随后,这些能量供体被循环系统送至各个细胞,包括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由此可见,与其它组织器官相比,心脏受能量供体的选择压力是比较小的。氧气也是如此,被鼻子吸入后,经气管流至肺,随后经血液循环系统进入循环系统附近的细胞,包括心肌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氧气的浓度逐渐降低。由此可见,与其它组织器官相比,心脏受能量受体的选择压力也是比较小的。再者,循环系统的输送和分配功能,使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可快速的在身体内流动和分散,进一步减缓了临近细胞所受的选择压力,即循环系统令邻近细胞的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环境相对更加稳定,心脏也受益其中。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选择压力越小、丰度越稳定,意味着细胞生存的环境越稳定。
食物和氧气在刚进入人体时,也包含着很多杂质,有些杂质甚至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即能够削弱细胞的能量传递能力。例如,食物中可能含有重金属、塑化剂、微塑料等对细胞有影响的物质;空气中可能含有N2O、CO、PM2.5等对细胞有影响的物质。食物和空气在体内流动的过程中,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物质的浓度越来越低,对细胞的影响也越来越小。与其它组织器官相比较,心脏又是受影响最小的。无论是从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的角度分析,还是从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物质的角度分析,心脏所处的环境都是相对比较稳定的。
此外,相对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器官,心脏一直在有规律的跳动。运动会增强细胞的代谢能力,进而缩短细胞受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选择压力的时间,进一步削弱了能量供体和能量受体对其影响。同时,有规律的跳动也令其所处环境更加的稳定。
综上所述,健康的环境、稳定的环境、合理的运动、有节律的生命是心脏很少发生癌变的主要原因。由此可以得到启示,合理饮食、健康饮食、空气洁净、环境稳定、合理运动、生活作息有节律可有效预防细胞的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