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孔子《论语·卫灵公》
孔子说:“才智能够达到了,仁德不够,即使得到了,也必定会失去。才智达到了,仁德也足够,不能庄严对待,那么民众就不会敬重。才智达到了,仁德也足够了,也能庄严的治理了,但是调动百姓的时候没有礼数,也是不够完善的。”
孔子说,真正的管理者一定懂得礼,这样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善者,动之以礼。我们是不是可以称之为仪式感?我有这个意识,但是做得还不是很全面,是不是意味着在每个员工人事调动的时候都应该有特定的仪式,注意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对待特殊的日子。不管是任命或者宣布一些重要的调动的时候,都应该要建立企业的礼数,这就是孔子说的完善的管理,如果没有做到就是不完善。
在家庭里也应该是如此的,在各种的节日,或者孩子的生日和一些重要的日子,都应该要注意仪式感, 有了仪式感了似乎就是有一定的礼数了。所以,仪式感也是礼的一种。小时候我们吃饭的时候总是先要长辈先坐下来,然后长辈不动筷子我们就不能动,这些是一些规矩,也可以称之为礼数。但是还可以在很多地方体现,比如过年的时候是不是要给长辈拜年?在一些重要的时候要如何去看望长辈,等等。其实也应该是一个意思的,只不过对长辈是向上管理,对孩子是向下管理,夫妻之间是平级管理。如果这些都做对了,那么是不是在企业的管理中也能略有所知了?
就比如我们接待客户的时候也要懂得礼,如果我们去拜访客户,是不是应该携带一些随手的小礼物?是不是在客户来之前准备好要泡的茶叶,准备一些客户喜欢的小零食,这些也应该都算是小小的仪式感吧,我相信这就是被重视的一种感受,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被尊重的。管理不就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尊重吗?如果仅仅是权力的压迫,会让每个人都很抗拒而内心很扎挣地工作,那样不是很不开心吗?
所以,在整个管理的过程中,孔子用几句话讲清楚了一个系统,从智慧,仁德,庄严,礼仪等四个维度讲了我们应该提高的地方,如果用开车来比喻做企业管理,我自认为我在四个方面都需要完善,懂得特别不全面,现在就好像是一个还没有考过驾驶证的新手,只是看了几本驾驶手册,在路上溜达了几圈,这时候需要继续学习和实践,慢慢地把整个企业运作的系统学会了,那么何愁没有发展?总之,不气馁,不逃避,不害怕,不躺平,不怨天,不尤人,不贪婪。这也算是“七不规范”了。永远提醒自己改正自己的过错,把不足的能力补上来,朝着先古圣贤指引的方向前进,即使再慢也一定会到达顶峰的。但请记得,一定要完善自己,成长自己。
王阳明说:“吾不以不及第为耻,吾以不及第动心为耻。”也就是说,我们做生意也应该是这样的,不要以赚钱不赚钱为耻辱,要以赚钱了或者亏钱了而自己的内心变了,不受控制了而感到耻辱。赚钱的时候想躺平,想不干活就有钱,亏钱的时候想躺平,觉得努力没有意义,何必再去创业呢?所以,这些都是动心的表现,我们应该掌握全面的管理知识,不断地追求更好的自己而奋斗。赚钱的礼数,和亏钱的礼数,是不是我们都应该要掌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