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也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这就是真正的知识。
——梭罗《瓦尔登湖》
在学习某项知识或技能的时候,大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无知者无畏、知道自己不知道、以为自己知道其实不知道。今天就分享一个新认知——拖延症竟然是我们的老师。
怎么可能?
我曾深受拖延症的折磨,常常因为制定的计划没能如期完成而焦虑,也曾尝试购买时间管理和克服拖延症的畅销书籍,希望从书中获得行之有效的方法战胜拖延症,但实际收效甚微。除了看书时惊叹作者的智慧,合上书本后依旧我行我素,造就拖延。偶尔我能按照别人推荐的方法痛苦的坚持个把月,之后就是反弹,对该做的事情加倍的拖延,心里明明知道自己此时应该做某件事,但就是迟迟不能行动,每个夜深人静的夜晚辗转反侧,恨自己怎么这样不争气。第二天、第三天……地N天,我在一些事情上依旧是那只歌唱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懒猴子,不甘心却无可奈何。
有人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有拖延症”的时代。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80%的大学生和86%的职场人都患有“拖延症”。50%的人不到最后一刻,绝不开始工作。13%的人,没有人催,不能完成工作。显然,拖延症是不利于我们的工作生活。拖延症就像过街老鼠一般招人延误,人人都渴望“成功战拖”,但真实情况竟然是拖延症其实是我们的老师。
没错,完全颠覆了我对拖延症的认知。
首先,拖延症不是疾病!
因为查阅古今中外精神类疾病的书,都没有一个是符合临床诊断叫做拖延症的疾病。
虽然拖延症不是疾病,但拖延的状态对工作生活确实会造成不良影响。
所有的推迟不一定都是拖延,但所有的拖延一定都是推迟。要领悟这句话就必须理解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拖延?
真正的拖延必须同时符合以下两点:
1、拖延造成了不好的结果;
2、具备人为避免发生的可能。
例如:你本来有六个月的时间准备新产品上市的推广方案,却偏偏一拖再拖,直到部门领导要求你提前两周拿出方案集体讨论时还没有动笔,最后因为匆忙赶制的方案不合格而被炒鱿鱼。
它符合以上的两点,第一,有时间做却没做,第二,因为拖延导致丢了工作的恶果,所以这就是真正的拖延。
再举一个例子:
大卫希望在工作之余,通过去健身房锻炼在年底获得马甲线。但每个周末都需要拿出大量的时间陪家人和孩子,还得处理一些生活琐事,所以去锻炼的计划一再搁浅,每当想起马甲线这件事,内心非常自责,对自我价值全盘否定。
大卫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拖延,其实需要细分成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不是拖延而是必要推迟
首先大卫觉得当下的工作更重要,而且工作占用的时间精力无法减少,那么推迟去锻炼虽然不好,但因为人的精力本来就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如意,这个推迟是无法避免的,这其实是必要推迟,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拖延。
第二种情况——不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拖延,反而是积极推迟
大卫重新盘点了计划,发现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工作最忙的这个月同时开始锻炼计划。完全可以把锻炼推迟一个月,等工作过了高峰期再开始。这种在每个阶段只专注做好一件事的方式,反而更有利于工作和锻炼计划的进度。虽然这种推迟可以人为的避免,但它造成的后果是无害的,这种殊途同归曲线救国的方式,反而具备积极意义。
第三种情况——不是真正的拖延,是对自我反思后行为的断舍离
假如大卫通过自我反思发现拥有马甲线只是冲动下的想法,对健身并没有强烈的兴趣和愿望,正好这个阶段做好工作也的确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去健身房锻炼是必然的选择。这种选择不但不会造成害处反而是件好事。人生中多一些这样的内在反思,排开纷纷扰扰的各种影响直面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不花精力投入到与其类似的假爱好中反而能降低消耗,更好的丢包袱,把时间精力投入到我们真正喜欢的事情上。
第四种情况——是我们认知中所说的拖延
只有当大卫通过反思始终认为锻炼对自己很有意义,推迟确实会妨碍自己的进度,但造成推迟并不真的因为没时间,而是大卫回家的时候没有好好利用时间,之前以为周末需要花很多时间陪孩子和家人,但反思后发现时间更多的花在了无意义的分散精力上,靠在沙发上不停的更换电视频道,迟迟迈不开去健身房的脚步,到了健身房习惯拿出手机各种自拍然后发到朋友圈寻求存在感,到了健身房和朋友闲聊的时间远远多于自己锻炼的时间,这种本来是可以避免的,而且造成不良后果的拖延才是我们认知中说说的真正的拖延。
所以70%自认为是拖延的行为可能并不是真正的拖延。更加别谈拖延症了。
仔细分辨推迟和拖延的逻辑关系后,将更加有助于我们真正的降低拖延、提高效率。
外显的拖延都是何时何地没有做成什么事。把拖延症当老师,心平气和的分析造成拖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自己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目标设定还是动机管理上造成,这个像拖延症学习的过程跟自我管理的思路不谋而合,拖延可能源于自我的认知偏差,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低估了解决问题的复杂,也可能涉及内心真实的投射,比如现在流行马甲线但是自己却并非真心喜欢,当初制定马甲线训练计划只是一时冲动。
这个对拖延症的新认知终于可以化解我心里的一些疑惑,比如2016年里我多次被一位朋友放鸽子,这位朋友一贯雷厉风行的做派为什么在我们没矛盾没冲突的前提下,约好了时间面谈却屡屡爽约。这位朋友在这件事上的拖延或许就是完美主义、争夺控制权、心理舒适区、压力管理或者关系焦虑下做出的必然选择。而牢固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有价值的对话上,提高自身的价值比抱怨更重要。人想象不到的幻境,时间都会给出答案。
人生应该像对手学习,拖延症就是自我管理中很好的一个对手,拖延症竟然真的是我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