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九型人格》的几点看法—--—完美型
关于《九型人格》这本书,想必大家或多或少是有些了解的。毕竟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即使古尔捷耶夫想秘密传播也不能完全保证因某一个环节的纰漏而使之有公之于众的可能。至于这本书所言的知识我想人家作者也写的够明了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不然成抄袭了。我只是想针对这种人格的诸多特点说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它可以更完美。尽管这个世上并没有绝对的完美,可谁又能回避差不多的优秀呢!
在这里,我简单说几点不足,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普世标准下自我个性的压抑。
完美型的人做事情总会有一个衡量事物是非利弊的标准存在。这种标准的形成因为主因在外界,所以导致有些时候自己对于标准的接受和适应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屈从性。虽然我们总是会在自以为是的心理作用下把这种标准的形成看做是自己大脑经过冷静思考的产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自欺欺人所带来的个性压抑和内心矛盾却会狠狠地告诉我们你错在哪里。人是一个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动物。感性来自本能,理性则来自历练。也就是说绝对的感性和理性都是不存在的事实,这也就可以类推到绝对的盲目追求理性高标准也是不切实际的。一味的以普世标准要求自己的人实质上就是活在大多数人所认可的“对”里面。人没有绝对的完美,绝对的完美是机械的、缺乏特色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存在,因为不同差异而体现不同价值,而所谓的不同就是不完美个性自我展示而为大众所接受的结果,这才是个人样。举个例子:尽管那些职场人士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但往往在感情上是不那么顺利的(某一些人),可能你会忙着说忙而无暇顾及,可我觉得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职场成功学影响背后真实自我压抑的太久,一些感性本能的表露消磨殆尽所导致的。相反,感情需要的它就是那种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临时兴起,漫无目的的那种怦然心动。
2、循规蹈矩,是非分明中偏执狂妄
可能我说这一点大家会觉得有些极端,可我认为只有极端才能让极端走向缓和,也可以说是以暴制暴。墨守成规的人是缺乏创造力的,他的眼里只有对错是非,少了真情实感的流露就特别容易受自以为是“对”的标准的暗示而走向偏执极端。一个人能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他就会感到久违的踏实感;可如果你连你自己都无法接受那只能在自欺欺人的是非观里寻求内心短暂的安宁去吧!那无疑是可悲的。受外物作用下的内心是永远无法清明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当这种错误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好的苗头产生时,别人越想提醒你,试图探寻你心灵深处最真实一面时,你越会偏执计较,极力的维护自己那点可怜的自尊和骨子里的敏感脆弱。这又是何必呢!
3、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自我怀疑,强加于人
当一个人不能如实观照而回归本心,只能用一个凌驾于外在虚无的人云亦云之规矩来自比规律时,他总会在前期因高标准强加于人而引起对方排斥和孤立;到后期则由于自身一直以来坚守的标准规矩好像并未能使自己走向内圣外王般的优秀而导致陷于自我怀疑中不能自拔。这种不良的结果说好点是偏执式的自负;说坏一点就是自我怀疑和自我设限,最后在逐渐故步自封,犹豫不决中走向自我毁灭。
以上只是我个人针对这种人格不好之处的单方面浅析,希望大家别用综合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只是就不好论不好,如果有诸多用词不当,看法有误的地方,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我不胜感激,愿洗耳恭听!
(以上文章属于原创,切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