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观《三国演义》读吕布】戟影下的乱世镜像

      四大名著中,令人难以耐住性子看完的莫过于《三国演义》,在于前奏的拖沓与繁杂。人名更是如走马灯般轮转,多是昙花一现的角色,刚记住一个名号,下一页便已战死或失踪。这般前奏,不像《水浒传》好汉出场各有传奇,也不如《西游记》开篇便锁定师徒命运,它更像一幅徐徐展开的乱世长卷,却在落笔时过于执着于勾勒每一处边角,反倒让急于看清主线的读者,在密密麻麻的笔墨中失了耐心。

      先前多次观影,却终究只记住了笔墨众多的“主角”。这次,特地放缓了节奏,那个被众人唾弃的吕布却突然“跃然纸上”。

      “三姓家奴”吕布何以成就?莫过乎乱世里过硬的才能傍身,谋权者、逐利者皆需一把锋利的刀,而吕布有勇无谋,心无大志,恰是那把最趁手的。丁原要他威慑朝堂,他便提戟立威;董卓欲他镇住诸侯,他便策马扬鞭。他从不是自己的主人,却总在别人的棋盘上扮演最关键的杀子,用一身武艺换一时倚重,以改换门庭求片刻安稳。只是刀再利,若没有鞘的约束,终究会伤了执刀人——丁原的血、董卓的命,都是他刀下的印记,也是他日后被天下人忌惮的缘由。这般成就,不过是把自己活成了乱世里最耀眼也最危险的兵器,风光时人人想握,失势时人人欲毁。

      “三姓家奴”吕布何以陨落?莫过乎把“锋利”当资本,却不懂“忠诚”是根基。他总以为武艺超群便可横行天下,却不知乱世之中,再利的刀若反复易主,终究会被视为隐患。白门楼被围时,曹操帐下谋士一语中的:“布乃豺狼也,养不熟的。”昔日被他背弃的丁原、董卓,成了悬在他头顶的警示牌;那些曾想利用他的人,此刻都成了推他入深渊的手。他空有匹夫之勇,却无容人之量,陈宫的良策不听,高顺的忠言不顾,只信枕边风,把自己活成了孤家寡人。最终,那杆方天画戟没能护他周全,反复无常的名声倒成了催命符——不是死于战场不敌,而是败于人心尽失。这般陨落,恰是乱世对“无信者”最直白的注解:没有根的树,风一吹就倒。

      再观《三国演义》,方觉吕布就是乱世里的一面极端的镜子。镜中照见的,是“勇”的极致——虎牢关前战三英,濮阳城下单骑冲阵,那杆方天画戟舞得风雨不透,赤兔马踏处,多少英雄避其锋芒。罗贯中笔锋下的吕布,几乎成了“武力”的代名词,让后世读史者提起“猛将”,最先想起的总少不了他的身影。

      但这面镜子更照见了“德”的匮乏。他不像刘备,能以仁义聚人心;不如曹操,可借权谋定霸业;更比不得孙权,有家业可守、有父兄可承。他的世界里,没有“道义”二字,只有“利弊”权衡:丁原待他不薄,却抵不过董卓的金珠宝马;董卓视他为心腹,终究敌不过王允的连环计。他像一头被欲望牵着走的猛兽,凭着本能追逐眼前的甜头,从没想过脚下的路通向何方。

      再读吕布,真的让人又爱又恨。爱他的所向披靡,恨他的反复无常;叹他的武艺无双,怜他的智识短浅。他终究成不了真正的“英雄”,顶多算个乱世里的“传奇”而已。

    乱世,又有几家称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够狠够绝,却也难逃“奸雄”之名。刘备携民渡江,仁义满天下,可白帝城托孤时那句“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藏着多少帝王心术,谁又说得清?说到底,乱世里的“雄”,哪一个不是踩着尸骨上位?哪一个手里没沾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算计?只不过有人把“义”字裱在脸上,有人把“利”字刻在心里;有人懂得藏锋,有人偏要露刃。

    这或许正是《三国演义》的妙处:它不把人物写成非黑即白的符号,而是让如吕布这般的“复杂体”立在那里,提醒世人:能让人走得远的,从来不止是一身本事,更有藏在本事背后的骨头与底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学期,我们共读《三国演义》 ,孩子们在叱咤风云的三国故事里,在跌宕起伏的情节里不能自拔,他们会因为一个人...
    彩虹花教室阅读 1,872评论 0 1
  • 吕布之死在《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门楼吕布殒命”是全书最具讽刺意味的悲剧之一。这位“马中赤兔,人中...
    鑫禾R阅读 832评论 0 2
  • 简介 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我国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明代小说家罗贯中依据有关三国的历史、杂记,在广泛吸取民...
    梦宸阅读 7,447评论 0 1
  • 三国倍受争议的武将 素馨花教室 王怡轩 《三国演义》之中义贯穿全文,...
    我心向阳啦阅读 1,638评论 0 1
  • 吕布,字奉先,今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麻池镇人。他原以“义子”身份为并州(今山西)刺史丁原部将,后被董卓唆使杀害义父丁...
    山色归读阅读 10,630评论 32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