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7

内在小孩是一种比喻,比喻一种被痛苦、恐惧、受伤感所禁锢的人格惯性,碰触到它,它就会这样反应,成年人看似都没问题,但每个人都有他的痛点 ,一碰到那个痛点,就会一反常态第地进入别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模式中。

举个例子说,一个孩子,童年之中,父亲可能和他的关系还不错,但父亲唯一不允许的就是他成绩下滑,所以当他的考试成绩不那么理想时,一向慈爱的父亲就会非常严厉地惩罚他,这时候孩子会遭受非常大的冲击,一个对自己非常喜爱的长者,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瞬间变得让人不寒而栗!也许那一刻,恐惧、失望、自责正在吞噬着孩子的内心。

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他不允许自己工作中出现失误,一旦出现失误,或者他的领导变得威严责问的时候,他立即就会回到童年被父亲责罚的那种恐慌之中,感觉就像被父亲惩罚了一样,所以他潜意识下会让自己拼命努力,不让这种情形再现。

内在小孩运作机智是,曾经有过的恐惧、失落、痛苦未经处理一直黏在那里,当现实世界类似的情况发生的时候,这个机制就会发生作用。

人生四中痛苦:

不圆满的爱。人类所有的行为不是爱的表达,就是爱的呼唤。没有圆满的爱的形式,但爱本身是圆满的。

不被看到和理解的孤独。每个人的知见都是独特的,信念系统、世界观都是独特的,也因此,影响彼此理解、彼此沟通的困难就在于此。

某种自由被剥夺的囚禁感。我们的身体从来都不是自由的,但我们的心却可以自由无羁,这本来就是一对矛盾,所以真正的自由,在于心的开放与接纳。

挥之不去的匮乏感。人类的匮乏感是与生俱来的,不论是拥有了爱情、财富、权利还是疆土,这种匮乏感永远无法被满足。匮乏感无法被满足,也无法被克服,但它可以被放下。

我们的内在小孩可能会受创于不圆满的爱、可能一直都在孤独中前行、也有可能被现实的严峻囚禁了原本自由的灵魂,或者因为匮乏感,即便已经拥有了很多,却依然孜孜不倦地求索,所有的这些行为都源于我们的内在是一个孩子的模式,所以如果要让这个内在小孩长大,从这些无法真正悦纳自己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就要回看到他的原生家庭。

虽然内在小孩的运作机不完全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车祸、事故、战乱等都会带来运作机制的发生和改变,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内在小孩机制的形成,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原生家庭的成长经历。

成年人在很多事情的处理和关系的把握上常常有心无力,那是因为他并不知道,决定这些的处理模式和反应态度来自于他的信念,信念源于哪里?从何时开始形成?如何转化信念?这些都要回看到原生家庭中父母的相处模式、教养方式、时代背景、各自的性格特性、亲子关系的紧密程度等。

当我们无法意识和觉察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就无法改变和提升自己,要修复这些受损的信念系统,改写信念形成的脚本,我们就需要回到原生家庭中去疗愈自己,与自己和解,滋养自己的内在小孩,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信念系统,在爱中升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痴绝不过容若,最恸不过《纳兰词》 【导读: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人生若只...
    随园二胖阅读 986评论 0 0
  • 1116 真陪伴,不要假陪伴 爱是流动的,爱是可以传递的, 今天下午去参加一个关于亲子互动的课程,让我感触很大,虽...
    画画全哥阅读 257评论 2 1
  • 1、主题是什么? 一次自保的模式运作经历 2、事件是什么? 去超市买东西,看到有三件不同价格的商品,我的选择。 3...
    冰层阅读 137评论 0 2
  • 容器理论:心理咨询师是来访者的情感容器,甚至于来访者会对咨询师投射自我。房间也似乎是容器,容纳某部分安全的自我。从...
    雀岛札记阅读 165评论 0 0
  • 秋月 一 夜深 露重 那弯弯的思念 钩起了谁 二 果香太浓 甜晕了星空 夜 扬起了嘴角
    牛牛手阅读 237评论 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