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兴来到第二届骆秉章学术研讨会,能有向各位专家学者学习的机会。
在微信上收到要在会上发言的消息,脑海中出现的竟然是左公题写于江苏无锡梅园的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久久挥之不去。秉承左公的意旨,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己在骆秉章研究中的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择高处立”,才能高瞻远瞩;
首先要充分收集资料,才能有全局视角
1、 1983年,唐浩明先生开始担当《曾国藩全集》的责任编辑。曾国藩生前留下的大量批牍、奏稿、家书、公文等,一直封存在当时的湖南中山图书馆,图书馆不同意出借。唐浩明就把社里惟一的复印机用板车拖到湖南中山图书馆,一页页地复印了近半年。连图书管理员都感叹:“从来没有看到有哪个人这样作死地搞事。”
唐浩明先生是我很敬重的,他对曾国藩原始材料的掌握及对其事迹的了解程度至今无人能及。充分掌握原始材料,是唐先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骆秉章的事迹,虽然在官方档案上有许多记述,但文献浩繁,收集不易;在《湘军志》、《湘军记》等私家著述及杂记、野史上的记述,往往语焉不详;在各府州县志中的记载,材料特别零星;而骆秉章留下的文献,由于历史原因,散佚在各处。进行相关文献的挖掘、收集、考证,是很艰苦的工作。骆秉章研究之所以步履维艰,很大程度是因为资料太乱,许多研究者畏难而退。
不过,在电脑时代,已经不需要象唐先生那样辛苦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电脑帮助我们工作。骆秉章研究会将骆秉章的年谱、《湘中稿》和《川中稿》,以及26本《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全部通过OCR转换成Word文档,然后编辑。查找、编辑非常方便。编辑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在这过程中,顺便收集了秉章公的许多奏折,也对整个太平天国战争历史有了较为全局的了解。
2、要按照梁启超考证之法,对史书的可信度加以审察;进而考证其所记载的虚实,然后理出较为接近历史事实的结论。
就文献的重要性和可靠性来说,
原始资料〉二手资料〉野史〉传闻〉传说
但即使是原始资料,由于各种原因,也可能有错漏。例如,骆秉章的〈奏复委员密査博勒恭武并未在其子任所蔽匿摺〉一折,在《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七册、第八册重复出现,时间差了几个月。又如,〈奏请调萧启江军改道援皖固鄂摺〉同一奏折出现了在《湘中稿》和《川中稿》中,时间相差了近两年。又如,《川中稿》中的奏折几乎全部没有拜发日期,顺序更没有按日期排列,有些奏折甚至倒前倒后了两年之多。就算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给出的目录查询,错误也极多。例如,咸丰十一年有骆秉章关于贵州学政黎培敬的奏折,而黎培敬任贵州学政是同治四年。时间差了五年之久。这都给骆秉章研究的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
目前,《骆秉章奏稿》已进入0.2版,主要工作是整理目前己收集的奏折,基本上按照拜发日期重新排列。至于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台湾补齐有目录内容缺失的奏折,则寄希望于花都区的各级领导,骆秉章研究会的同仁和各位后生。
二、“就平处坐”,
所谓“就平处坐”,就是不偏不倚的观察视角;平易叙事,幽默有趣。
1、所谓不偏不倚的视角, 要看它是否经得住理性的严格审视。 排除了一切神秘的、 偶然的、 非理性的因素,基础牢固,令人信服。
所以,对古人的过誉,不对。对古人的过分要求,也不合适。每个人都受到当时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制约。
此外,合乎逻辑,合乎常理,才能被读者接受。所谓合乎逻辑,就是由条件A和B,再推出结论C,应该是合理的。
2、再一个是时间顺序上要合乎逻辑。
3、要以旁观者的态度,冷静地进行叙述。作家蒋蓝,在写石达开被害情形时,把自己和读者代入石达开的身体,使人感到切肤之痛。小说可以这样写,但写历史,只要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就可以了。
当然,也不妨夾叙夾议,讲一下自已的见解,但不宜大多,点到即可。
三、“向宽处行”
所谓向宽处行,有两点思考。
1、做事该留有余地。研究尤其该留有余地。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可能不完全是真实的,也可能有作者的偏见,作者本人的情感和意气用事。或者甚至是以讹传讹。要多方考证,如果只有孤证,不妨存疑。
例如,郭嵩焘、郭崑焘兄弟对《湘军志》逐条批驳,写成《湘军志平议》一书。对王闿运没有表彰江忠源在蓑衣渡的功绩表示遗憾。
但实际上,“伐木作堰”是由骆秉章、程矞采策划,和春实施,江忠源执行的。《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第3册,第215-216页,《程矞采奏报全州失守敌逼近楚疆饬属竭力堵御摺》。第219-223页,《赛尚阿奏报敌陷全州被围势将他窜仍饬诸军奋力攻剿情形摺》。
又如王闿运在《湘军志》上说“于是溃军或走城中。巡抚方巡城,乃遽还塞南门,然犹不知何军溃败。”
而《湘军志平议》中说:“无巡抚巡城之事也。“又说“巡抚骆秉章固安坐署中未出也。”
但根据骆秉章自订年谱:“萧朝贵犯长沙时,尚幸城垣甫经修好。当与罗(绕典)苏溪、鲍(起豹)军门登陴守御,绅士黄南坡(冕)等亦与焉。”《骆文忠公自订年谱〉
所以,说“安坐衙中”不实,有偏见之嫌。查郭嵩焘在长沙保卫战中并不在长沙。因此他说的不实。
2、要联合起来办大事。
今天到会的有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建议联合起来资料共享,也可以联合起来为骆秉章研究,乃至湘军史研究做一些工作,例如联合起来申报项目等。刘浪秘书长很早就提出资源共享,但那时我们手上资料不多,使人怀疑有一种共别人的产的感觉。现在我们也有了一些资料,表示愿意和大家免费共享,为骆秉章研究和湘军史研究出一点绵薄之力。
四、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对于骆秉章研究,廖琦邦先生提出以下观点:
(1)研究历史不偏不倚
(2)认真细致,一絲不苟,尽力反复比对核实
(3)时序的分辨校正
(4)不猜想发挥,不妄下结论
(5)补遗拾漏,随时更正
(6)广为搜索,集思广益
(7)不自以为是,不唯我独尊
(8)严格区分史实与演义的界线,纪历史本真
(9)纠偏订正,勿以讹传讹
(10)宁愿存疑,切忌胡说。
一一骆秉章的历史定位今人因多所局限,认识朦胧,尚待有志之士以考古精神发掘。须不求名利,求实求真唯首要也。
以左宗棠对联的上联结束我的发言。
(1)发上等愿:对骆秉章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方兴未艾。前途光明
(2)结中等缘:我们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联合起来,就可以做大事
(3)享下等福:历史研究很艰苦,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
愿我们大家一起,为骆秉章研究和湘军研究的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