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愿景,寻见目标
当事人来晤淡时,不见得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目标为何,需要咨询师渐进引导。目标是一个不断形成与修正的形塑过程。其中,咨询师的开放、好奇与探索之姿,常使当事人感到被信任而愿意多加倾诉。而咨询师能在倾听当事人的诉说中,澄清捕捉出其所看重的人、事、物,并予以尊重,是为关键之处(de Shazer et al., 2007)。
为了解当事人在诉说困境时真正想要的目标,在晤谈开场不久,咨询师常会使用“假设问句”邀请当事人尝试回答:对于来晤谈的期望,或当问题被解决时的景象,或在最理想状况中的自己会如何处理问题的细节。例如“如果你需要担心的事情改变了,你最希望看到什么不同?”“如果你有一天走出外遇的阴影,你会与现在有什么不一样?”这类的假设问句将会引导当事人从问题描述进入解决行动的预备,并与咨询师一起协商出
晤谈的共同大方向。
在咨询师与当事人协商出晤谈大方向之后,便适合接着运用奇迹问句/以邀请当事人构想意外奇迹来临后,来晤谈的问题会有的种种改变,以得知当事人奇迹愿景及所欲未来。奇迹问句是 SFBT的核心,常能使当事人戏剧化地从谈论问题“解放”出来,将当事人充满问题的思绪,转移至以解决之道为焦点的思考(Fiske,2008)。其典型的问法为:
“现在、我要问你一个奇怪的问题(停额)。假如今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整个房子都非常安静,你也睡得很香甜。半夜、有迹发生了,你今天带来跟我晤谈的问题解决了。但是,因为每迹发生在你睡觉的时候,所以你不知道在一夜之问你的同题别决了(停顿)。当你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代么不一样,而让你可以了解到你今天跟我谈的问题都消失不见了?"
“奇迹发生后的早晨,你还会做些什么事情?"“你的家人会看到你有什么不同?"
以假设问句、奇迹问句来引导当事人,通过想象未来可能的正向发展,将使当事人认可自己目前的深层渴望,清楚掌握想要的追求,而使能量有可集中努力的方向。亦即,通过这类未来种种可能性的探讨,将使当事人不胶着于过去或现在的困境,反而更能掌握目前可有何作为之处,引发或恢复当事人对未来的信心、盼望与正向情绪,甚至转化出当事人对于改变与解决困境的高度动力、决心与希望感(许维素,2009)。
通过愿景,当事人清楚的目标出现时,咨询师便可通过多元的方法协助当事人完成所欲的目标或愿景,所做的行动也才能真正满足当事人的需求。传统的因果论认为特定事情应由特定方式来产生,但实际上,特定事情可能由多种其他方式造从梦想到现卖 115
成例如样同的一个目标,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多元方法完成(de Samer at al.,2007)。
达成目标和追求愿景的多元方法的来源,即是当事人的例外、谈前的改变或优势资源等(如图51)。亦即。在探索愿景及各种可能性的同时,当事人与咨询师将在这个过程中共同建构出当事人所欲的正向、可行的目标,也容易从愿景中联想到已经发生过的、想要继续拥有的既存美好。当然,咨询师也可试着鼓励当事人尝试其在愿景中理想的自己会采用的方法(许维素,2014)。亦即,谈历程通过对当事人优势资源的发掘与运用,配合着当事人所欲的愿景中的激发,将在促使当事人发展解决之道的同时,不仅会增进其对改变的期待,也增加其对正向结果的“希望感”(Reiter,2010)。
因此,当事人的“未来”是被协商创造出来的。由于从当事人问题的描述中,无法得知当事人想要咨询、协助的方向,咨询师需协助厘清并转换出当事人真正想要的偏好未来是什么在SFBT中,很重要的过程是“帮助当事人从问题转换成未来愿景,再从中找到目前可为的目标”。梦想与目标是不同的,引导当事人在可能实现的梦想愿景处停留久一点之后,将容易转变问题导向思维,而能进一步地设定良好的目标。而这也正是探讨“可能性征兆”的意义所在(de Jong & Berg,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