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这本《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梳理一下本书中的精华所在。
一、给予孩子帮助,而不是要求结果。
努力是什么?
努力是一种行为的结果,努力是我们在整个学龄期要去培养的学习能力的目标。
它是一个结果,如果我们把这个目标简单粗暴地直接当成要求提给孩子,告诉孩子你要努力,而孩子又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大人和孩子都会陷入到这种无助的状态中。
每个孩子都想要好好学习,也都期望得到好成绩,但是受他的大脑认知神经水平的限制,他做不到,所以,他出现问题是必然的。
在他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我们去掌握学习的方法,去帮他学会学习,爱上学习就特别重要。
每个家长都不缺少爱,但是缺少方法。每个孩子也都不缺少想要学好的愿望,但他也缺少方法。
二、孩子学习中的三大困境
第一个困境,就是认知神经上的困境。你会发现孩子有个特点,他学习的时候会磨蹭、会走神,然后家长跟他讲说,你别磨蹭,别走神,孩子却做不到。
我们人类的大脑经过亿万年的进化,它有好多项功能,但是它有一个缺陷,它听不懂“别”,听不懂“不”。因为我们的大脑神经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兴奋,一个是抑制。当你说别磨蹭的时候,磨蹭兴奋起来,然后你说别磨蹭,得用一个意志的力量把它给压下去,用一个意志的力量去压这个兴奋的力量,你会发现很难,很难做到。尤其是孩子,就会更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孩子的抑制功能是大脑的额叶,就是咱们额头里边的这部分大脑皮层,是大脑额叶的功能,而额叶要到14岁左右才能发展成熟。额叶到14岁才能发展成熟,也就意味着在整个童年期,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和初中前期,他大脑额叶都没发展好,孩子神经的抑制功能都不够行。所以你会发现,当你跟孩子提这样的要求,孩子都做不到。兴奋功能行,抑制功能不行。
所以,旁边有个什么动静,他就说“哇、哇、哇”,你会发现让他走神的东西太多太多了,而这时候抑制能力又不行,“别想这个,别想那个,所有精力都到学习上。”孩子有的时候就做不到。
所以,我们再看向他的时候,当他有点走神的时候,我们想的不是这孩子怎么又走神!我们要想的是:现在他的神经抑制功能好像正在成长,所以,现在我得帮助他,告诉他怎么能够稳稳地坐在这儿。
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说的话就不一样了,把那些负面言语,什么“不”“别”“磨蹭”“走神”全都去掉,你到底期望孩子做啥?期望他做啥去提这样的要求。
我们首先看到的孩子的困境是什么。他的大脑神经兴奋功能强,抑制功能弱,他会走神,会为各种各样的事情分散他的注意力。我们帮他找到办法,增强这种管理事务的能力,让孩子神经能够越来越集中在学习上。
所以,我们把“别磨蹭”“别走神”去掉,让他专心到学习上,出现啥问题帮他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第二个困境就是孩子本能方面的困境。
你会发现孩子在学习上难,其实所有孩子觉得难的事,做不到的事,都是因为这个事不是他的本能的需求。
什么是孩子的本能?
所有的学习过程,它分为两种反馈模式,有一种反馈模式叫快反馈,游戏就是快反馈模式。什么特点呢?我在玩游戏,我做的每一个行为,在游戏中都会立刻有个反馈、有一个结果。如果一个行为立刻有反馈,这就是孩子的本能的需求,孩子就喜欢去玩。
但是你会发现,放到学习上就不行,为什么?学习中反馈就会来得慢一点。所以,你看到游戏这种快的反馈模式,它是孩子的本能,孩子就能够很好地坚持。
当孩子习惯了这种快的反馈模式的时候,他的大脑就很难接受另外一种反馈模式,就是延迟反馈、慢反馈的模式。
慢反馈就是要坚持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反馈,而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学习中的很多的反馈都是这样的模式。
在游戏或生活中,让孩子去体会这种慢反馈。让他知道他作出的行为暂时得不到反馈,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他会得到,得到的时候很幸福,在坚持这种行为的过程中,他就不着急,下次他就能够适应这种慢反馈的模式。
而整个学习的过程是什么?就要去学习这种慢反馈的模式。
方法一:目标分解法。如果太难就把任务分解,分解成他的快反馈的模式,努努力就能完成一个行为。完成就有成就感。
最后,孩子能够完成他目标的时候,他就知道“我能行”,他就有了一个大大的反馈,他就能够体会到这种慢反馈的乐趣,孩子才能学会坚持。所以,在本能方面去理解,他做不到是因为这东西反馈太慢了。
第三个困境跟家长有关,是什么呢?就是家长在教育模式上带来的。有的时候家长陪孩子学习,孩子磨蹭、孩子慢,家长就会急,然后打、骂、吼、咆哮就都跟上来了。
但这时候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如果孩子学习被我们打、骂、吼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好像并没有如愿写得更快,反倒孩子学习变得更磨蹭,然后孩子变得好像很笨,一首诗背很多遍都背不下来。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当我们骂孩子的时候,他要是不害怕,发火就没有用,但如果孩子害怕了,这事就会麻烦。为什么?
因为孩子的大脑分成两个部分,上面是以额叶为代表的理智脑,下面是以杏仁核为代表的情绪脑。平时孩子用理智脑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但是当孩子害怕的时候,他的杏仁核会接受刺激,让情绪脑“啪”的一下打开,情绪脑一打开,孩子就会进入一种战斗逃跑反应,身体就会调动能量,血液流得更快,心跳更快,然后血液流向四肢,大脑就会供血不足,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大脑就会变得很麻木,你越骂他,他变得更笨。
而且麻烦还不止这一点,麻烦在于如果孩子每次的学习都被我们打、骂、吼,这俩事总是一起出现的话,它们之间就会形成一个稳固的连接,在心理学里称为条件反射。下次孩子只要坐这一学习的时候,跟他紧密连接的那个事,被你打、骂、吼带来的那种负面情绪就会被激活。
所以,很多孩子在还没开始学的时候,他就会觉得很烦躁,没开始学就说:“好难,我不会做。”也可能说:“好烦,我不想做。”所以,如果他学习的时候被你打、骂、吼,我们不是让孩子爱学,反倒会让孩子厌学。
所以,我们今天列了三个困境,一个是孩子在学习方面认知神经上的困境,他的意志能力发展得不够好,他就会走神儿,我们让他别走神儿,他还做不到,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去帮助孩子,培养他的意志的力量。当孩子做不到的时候,我们要问自己,他现在做不到这个,他难在哪?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如何帮他做到?
孩子的第二个困境,就是他在本能上的困境。他喜欢快反馈,这个慢反馈他会犯愁,所以,我们把慢反馈的事进行目标分解,分解成小块的目标,每一个在完成的时候都是一种快反馈,有成就感。最后全部完成的时候,孩子体会到整个过程坚持下来的成就感,孩子就觉得有力量。
孩子面对的第三个困境,其实是教育的困境。当我学习的时候被爸爸妈妈打、骂、吼,我就会变笨,我就会变得更加不能思考。所以需要父母去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
碰到孩子的难,不是简单粗暴地让他去做到,他做不到我们去骂他。而是我们要去看到孩子难在哪儿,帮他看到他的难,看到他在认知上有什么难,方法上有什么难,能力上有什么难,帮他找到办法,把这个难解决掉,你看到孩子他就不难了,他就实现了他认知的升级。
我们家长要是理解孩子有这样的困境的时候,你会发现,你陪他学习的时候,你的状态就变了。
以前他一不学习,你就会说:“你怎么这样。”可今天他一不学习的时候,你就要抱着好奇心去问:“他怎么会这样呢?他到底哪块碰到了困难?这个困难该怎么去解决呢?”你发现,从指责是不是变成了好奇?从为什么这样做得不好,变成了如何能够做得好,你就去找办法了。
所以,我们用了这么长的时间,先来说孩子的困境,目的就在这。我们理解了孩子的困难,才能基于他的特点去帮他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直接说他咋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