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电脑,特地找到去年做的测评报告,翻了下。
报告是明姐帮忙做的,军哥,健哥,慧妹,我,一人做了一份,据说还蛮贵,做一个得四百块钱,但明姐是他们课题组和测评机构有长期合作关系,所以帮我们争取了四个免费名额。
当时做完后,明姐帮着一一分析了下,说他们几个的优缺点都差不多,我的比较明显,优缺点比较突出,高的特别高,低的特别低。
最近这几个月,我一直在思考自己以后的职业方向。
那就是,我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
于是我把报告拿出来又仔细的看了一遍,
批判性得分9.9:非常喜欢刨根问底,辨别事情或问题的本质和根源,并据此采取行动和策略。
理论性得分9.1:总是喜欢分析问题的规律和趋势,并通过模型和概念化的方式考虑目标或策略。
战略性思维,具有非常强的战略性思考的倾向,通过理性深刻且结构化的分析,制定有前瞻性的策略或计划。
报告说,适合我的工作类型是:智力顾问类。
这一点,使我坚信了我心中接下来的规划。
不管怎样,我是适合做这件事的,或者说,些许有那么点天赋的。
所以,就值得往这上面花点心思与时间的,说不定能做出点成绩来。
如果让我去做一个交际花或者主持人,那就是为难自己了,喜欢并善于独处,在这一点上,完美的继承了老爷子的个性,在超过三人以上的群体,我一般沉默居多,很少说话。
小时候,记得大人们是这样说我的,伶牙俐齿,别人说一句,我能给回上三句,长大适合做律师。
奇怪的是,到了大学选专业的时候,倒不说了。
自己又没想起来,如果当时选了律师专业的话,说不定现在就是一个名嘴,喜欢刨根问底嘛,刨你个祖宗十八代,看你认不认输。
大人们不提醒也属应该,毕竟这是自己的事情,得自己去选择并且为之负责。
越长大越不喜欢说话,鸡同鸭讲,倒不如同自己讲,自己讲给自己听。
文字是个好东西,
通过文字,发现自己又喜欢说话了,虽然形式改变了,但本质还是一样,依旧是自己讲给自己听。
在家的时候,经常会问自己,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一个人,回溯这二三十年,从家乡里通过寻找的一些自己的成长轨迹,一些细节,一点一点分析,来了解自己,
我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自己不擅长或者不想做的事情,不应该去勉强,
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
当然,如果老婆孩子连饭都吃不上了,就算是要饭也得去做。
报告还没说完,
成长性9.3:非常重视持续性的学习和进步,付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善于快速学习新东西。
忧虑性9.5:总是看到事情的困难,担心事情会出错,比多数人更担心事情失败的风险。
关于忧虑性,不能再赞同了,甚至怀疑9.5这个分数是不是都偏低了,为此,我还想过去看心理医生,这一点是好还是不好。
忧虑性,有一个好处,会让你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想的更全面些,更谨慎些,坏处就是过分的担忧了。
比如,昨天,我和慧妹说,离预产期还有三四天了,我们把东西收拾一下先去县城里的大姑家吧。
慧妹说,为啥?
我说,一来大姑家离医院近,二来大姑家的姐姐是个医生,如果有个什么突发意外,好照应些。
慧妹说,那能有啥,邻居谁谁谁,不都是有反应才去的啊,怕啥。
我说,你想想,如果等到有反应那天,匆匆忙忙的,很多东西都要收拾,很容易丢三落四的,另外,从家到医院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开车一急躁,路上再出点啥情况,很容易耽误时间的,不稳定因素太多,如果提前个几天走,消消停停地,这样能进一步控制这些不稳定因素,如此,为什么不去做呢?
慧妹说,你真能想。
我说,前两天晚上,我觉都没有睡好,总是害怕半夜有反应,你我还睡的像死猪一样。
慧妹哈哈大笑,说,好吧,那我们去吧。
游说了半天,终于答应了,心中长舒一口气。
于是,打包一车东西,奔赴县城。
测评报告,虽然是免费的,但效果应该还是蛮好的,至少于我而言,挺准。
在我们这个年纪,不迷茫,是不正常的,但这不是颓废堕落的理由。
尽快找到自己擅长的那个“点”,认真规划下以后的十年二十年,不晚,莫急。
这句话,我对自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