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教育出了问题,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2021年9月25日传出一条惊人新闻,《沈阳理工大四学生遭同寝室同学杀害,家属:儿子是独生子,刚返校11天》,看到这个标题就让人揪心。
这是今年九月份刚刚发生在学校内的一桩惨案,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还在大学读书的两个学生,既无杀父之仇,也无夺妻之怨,更无生意场上的你争我夺。哪来那么大的仇恨要置对方于死地呢?
如果用警察破案的逻辑推理法进行推理,很自然的就会想到,是不是我们的社会和教育出了问题呢?
同样,2017年《湖南益阳警方:沅江刺死班主任高三学生涉故意杀人罪被刑拘》,其根源也指向了社会和学校教育。
近年来,发生在学校里的刑事案件还有很多,这已经不是个案了。
可能由此还会出现一种非常可怕的潜在危害,过去我们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学校学生这么小,就杀老师杀同学,那么,长大了岂不是要杀领导,反社会吗?
教育上的问题已经严正的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如果装作没看见,便是对社会对人民不负责任,我们如果不去解决教育出现的问题,那便是对人民的犯罪,
我们一直在说,我们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可是我们为什么不去继承和学习古人成熟的教育经验呢?
我记得教育部特聘教育专家王宝寨先生说过一句话,都说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问题就出在,我们只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事,而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做人。王宝寨先生的话,真可谓入木三分,一语中的。
其实,我们的祖先教给了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而且用文言文的形式记录下来,就是为了不让后来人再做任何更改。
比如,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又如《朱子治家格言》。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chuǎn),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如《弟子规》。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如《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如《孝经》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等等这些经典,都是千古不变的,很好的做人的道理,是老祖宗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过去,我们学了几千年,今天突然弃而不学,难怪会受到自然和社会的惩罚。
如果把身体比做硬件,那么这些经典就是软件,我们没有安装这些软件,又何以为人呢?
所以,解决当前教育出现的问题,最简单,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现在开始,在各年级开设《国学课》。
这非常紧迫,也十分重要。
提请教育部,为中华民族千秋大业计,请尽快在各年级开设《国学课》。
作者:谭传龙
20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