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春风得意忙拜客 心胸狭窄坏名扬
书接上回,到底怎么回事儿,还自己找了个大大的不痛快,并因此而抱憾终生?请往下看:
曾国藩考中进士又被授翰林院庶吉士消息一下传到了湘乡荷叶塘的白杨坪,这下曾家顿时热闹起来了。
闻讯后的湘乡县令马上坐着八抬大轿前来拜访,与曾国藩弟弟们称兄道弟,又把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称为“老太爷”,称曾国藩的爷爷为“太老太爷”,着实让曾玉屏、曾麟书父子得意万分。
接着陆续有当地的乡绅等前来馈赠、送礼,一时获得不少意想不到的礼金与物质。此外,家里还借助曾国藩的名分调解纷争,获得取一些进项。也有人故意以此给曾家提供解决纷争的机会,借机“搭讪”变相送礼的方式以建立与曾家的关系,以便为后面的交往做好铺垫。
中进士点翰林之前,曾家门前可谓门可罗雀,如今则是车水马龙。这一切的改变当然都缘于曾国藩进入仕途。
不仅如此,衣锦还乡的曾国藩还要按照当时的习俗行“拜客”之礼。这,可是当时的重头戏,新贵们往往以此来光耀门楣,炫耀得意之色,恐怕天下人所不知而故意招摇过市。
何谓拜客:就是去有钱的有势的人家拜访,人家自然有恭贺之意,而不会让你空手而归。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人情社会,平时遇有红白之事,都竞相随礼表达问候之意。这种金榜题名大事,人员当然愿意参与,并趁机建立联络关系。
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十二月请假,在家住了将近一年。据记载,他这一年里主要就是四处拜访,通过这种公开“合规”的方式收别人的贺礼,以此为将来进京当官筹集资金。曾国藩一共在家呆了296天,其中198天用来拜客,这些拜客的收入达到近白银1500两(折合今天的人民币大约是29万元),真算得上一笔巨款了。所以,坊间流传着的在清朝:"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传说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而且,这种凡事摆席筵客的习俗一直衍习下来,一度达到泛滥的程度而需要行政干预。
据说,甚而现在的两湖乡下,除了红白之事摆酒席收礼金之外,甚至于发展到平常人家因随礼而不堪其扰的地步。更甚的,为了挽回损失,竟借杀猪之机视为喜事而筵宾客的陋习,以此敛财,完全是变了味道。将朴素的人情往来演绎成如此恶劣,实在令人咋舌!
既然"拜客",自己的家乡——湘乡,自然是要走遍的;周边的宁乡、衡阳、耒阳、安化等地,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据有心人统计,仅曾国藩行进的路线,竟有1500公里之多。
他不但拜访了富户官家,各城开店的湘乡人家里,也都一家没有落下。大家都很买面子,结交了新科进士,将来用得上啊。此行,他一共拜到白银一千四百八十九两一钱二分。这种拜客,一方面是“打秋风”,一方面则是拉关系。从这些事例,当时的曾国藩也没能免俗的。
中进士之后的曾家顿时阔气了起来,买了很多新家具,连湘乡县令都经常跑到他家,喊他父亲为老太爷,听得48岁的曾麟书呵呵乐得合不上嘴巴。
曾家也有了排场,大批的上等木器家具也有了,祖父和父亲出门也开始坐轿子,真可谓是鲤鱼一跃过龙门。
对于一下有了这么钱的曾国藩来说,虽然也曾经历过当掉衣服买二十三史的窘困之事,但他并未因之冲昏头脑,而是非常清醒地处置这人生之中的第一桶金。这些也利益于曾家的家风,他们一向都极为勤俭。他把这笔钱全部给了家里以贴补家用。可见,对于有着严格家训的家族来讲,“孝”字是永远铭记在心头的头等大事。
尽管十分孝顺,但在拜客谢师期间仍发生了一件事,一下暴露出他的器具狭小、心胸狭窄和极为强烈的报复心……
在“拜谢”恩师汪觉庵时,汪老师听说弟子要过来拜谢师恩,特意大摆筵席为其祝贺并接风洗尘,其接待规格、热闹程度均是汪师认为的最高规格,席间还总以“大人、大人”之称,恭敬程度也为老师称呼学生之少见,且在临走之时将曾子城恭敬的送至大门之外。
而志得意满的曾国藩却特意把事先准备好的伞假装忘在了老师的家中。专等出了门,又装得很象的样子一拍脑门,说道:“哎呀,看我这没记性的,怎么把伞忘记在老师家里了。”然后就假意转身去取。这时,汪老师马上明白了曾子城的用意,便硬着头皮,恭恭敬敬地去把伞取来,并为曾子城背着伞,当时的情形真是令人羞愧不已。
曾子城见老师为自己背伞,心想:这下,总算出了口恶气,看你当时还小瞧我?!不仅得意万分,还哈哈大笑调侃道:“谢谢老师履行诺言,为弟子背伞。”此话一出,更是让老师羞赧难掩,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接着发生了一件令真终身悔恨不已的事情……
欲知后事如何,敬请关注下回: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十八回 交杏林欧阳兆熊 结名儒泽南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