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怜惜孩子,不舍得使用孩子”,这是当今父母的爱的误区。实际上,爱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和使用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一个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么伟大,进而感悟到一种深深的爱意,并且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01-
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
有的父母把儿子当“宠物”养,什么都替孩子干,从不让儿子为自己做点什么。其实,母亲对儿子的肯定,最能激发男孩的潜力。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儿子可以创造奇迹,这种动力能使一个弱小的男孩成为勇敢的男子汉。
那么,父母该如何使用孩子呢?在许多书中都表达了感受:享受儿子,对儿子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
有一位男孩的母亲。从小就常对儿子说这句话:儿子3岁时,有一次我抱他挤公共汽车,不料腿下一软,我没挤上车,差点摔在路边。儿子马上关切地问我:“妈妈,您怎么啦?”我认真地对儿子说:“妈妈下乡插队时,把膝盖摔坏了,抱着你上不去车。”
儿子一听,马上跳到地上,用小手为我捶腿。我抚摸着他的头,欣慰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儿子十分得意,以后再也不让我抱了,而且经常为我捶腿。
儿子上小学二年级的那个盛夏,一天我下班回来,儿子兴冲冲地端上一杯茶:“妈妈,您喝茶!我为您倒的。”茶已经凉了,我胃不好,不爱喝凉茶,但我仍一饮而尽,然后知足地说:“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茶再热一点就更好了!”第二天,我就“享受”了儿子倒的一杯热茶。
儿子上四年级时,一天他爸爸要出差,儿子高兴了,我却为难地对他说:“你高兴了,我可惨了,下了班还得急忙回家为你做饭。”谁知,儿子拍着胸脯,神秘地说:“爸不在,还有我呢!”看他那样子,我仿佛有了“依靠”,马上“恍然大悟”:“对!对!还有你,你也是个男子汉!”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放学后他早早地回到家,炒好两盘菜,放在盘子里,还用碗盖上。我一回家,儿子马上说:“妈,您快去洗手,我给您盛饭去!”
我特别“听话”,洗了手,就在饭桌前坐着。儿子盛来饭,我大口大口吃起来。
儿子在旁边看着,用电视广告里的语气问:“味道怎么样?”
“味道好极了!”我也用了“广告语”。
“和我爸做的菜比怎么样?”
“比你爸炒的菜强多了!”我夸张地说。其实,他的手艺比他爸差远了,还有点不熟呢!但几年以后,儿子就是炒菜的好手了。
儿子多么渴望被母亲需要,被母亲肯定。母亲的伟大,不在于能否让儿子上大学、出国留学,而在于让儿子有一种成就感,找到自信,找到自我,找到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当他找到了父母和社会对他的需要,他便找到了一种责任,一种幸福。
-02-
孩子要“放养”,不能“圈养”,要舍得放手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要在儿子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给孩子一点爱他人的机会。别总把自己看成高山,视孩子为小草,让孩子靠着你、仰视你、畏惧你;更不要当大伞,视孩子为小鸡,为孩子遮风挡雨,让孩子弱不禁风。
使用女儿,我也有一句话:欣赏你的女儿,对女儿说:“有个女儿真好!”
“有个女儿真好!”这是父母对女儿的欣赏,也是对女儿最大的鼓励,它能使女儿看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充满乐观与自信,学会善良与关爱。一个女孩,从小能够得到父亲的关爱,有助于培养她良好的性格、开朗大度的胸怀以及善于交往的能力。
相反,一个从小失去父爱的女孩,在择偶时容易选择一个父亲般的男友,或者总是对男性心怀仇恨。如果说母亲是大地,那么父亲便是一片蓝天;如果说大地能够创造生命,那么蓝天就应该包容世界。
天地合一,万物才能和谐健康地生长、繁衍,这是自然界发展的规律。天下的父亲都该用博大的胸怀去接纳自己的女儿、欣赏自己的女儿,陪伴女儿在人生的道路上长大。
想把孩子培养成能适应未来社会的人,就要“放养”,不能“圈养”,舍得放手。尤其是培养男孩子刚强、坚毅的男子汉气质,从小给他们一个自由独立的空间,提供锻炼、实践、展示本领的机会。
-03-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千万别替他去做
每天上下学的路程,正是培养孩子刚毅、能吃苦的气质的一个绝好机会。让孩子锻炼着自己上下学,可以让他在路途中寻找到不少乐趣,也能够增长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我儿子上小学时,家离学校很远,路上坐车要一个多小时。从三年级起,儿子就开始自己挤公共汽车上下学了。
有一天,他神秘地对我说:“妈妈,我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就说挤公共汽车吧,有六大要素。”
我很感兴趣:“我儿子什么时候成哲学家了?挤汽车还挤出经验了!往下说,我洗耳恭听!”
儿子兴趣勃勃地说起他总结的“六大要素”:“第一、等车的时候,不用老伸着头朝车来的方向看,那样的话,脖子多酸哪!只需用你的余光看着旁边的人,人群一有动静,准是车来了!”
“有道理!那么第二大要素呢?”我兴致很浓。
“第二、车来了,你不要跟着人群乱挤。你只要贴着车帮走到车前,抓住车把手,你就能上车了!第三、如果车上人多没有座,你就站在司机座位的后面,这个地方比较宽敞。”
“你眼睛还挺尖!还有呢?”我迫不及待的想往下听。
“听我慢慢道来:第四、司机座位后面虽然宽敞,但离座位扶手远,你的双手要张开,放在车窗的玻璃上,这样能站稳;第五、站好后你的双脚要分开,这样就有了两个脚的立足之地了;第六、如果车上有座,你要想坐下,不要先探身子,要先把臀部移过去,这个座就是你的了,这叫'臀部移动法’!”
听完这“六大要素”,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我想,不去挤公交车,他哪能总结出这么多“要素”?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把靠亲身体验总结出来的这套“经验”展示给我看的。
果然,机会来到了。
一个星期天,我和他一起乘公交车外出。那时候,人们还没有形成排队上车的习惯。一路上,他不停地展示着他挤车的“高招”本领:在汽车进站后,等候已久的人们蜂拥着朝车门涌去。儿子扶着我,贴着车帮往上挤,不一会儿就上了车,这招还真灵。
车上人很多,他却找到一个座位:“妈,快坐下,你的腰不好!”
换乘第二辆公交车时,人更多了。儿子不仅带我上了车,还为我在司机座位后的玻璃窗边找到了站脚的地方。只见他双臂撑顶着窗框,我的头正在他双臂中间,他坚定地说:“这下子不会有人再挤您了!”我心中忽然涌起一股热流,有一种被保护、被人怜惜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来自我的儿子——一个年仅11岁的男孩身上。
儿子上中学后,六年来天天骑车上学,风雨风阻,无论风吹日晒,从不叫苦,我从心里佩服他。
大学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去上海工作,说要感受现代化大城市的气息,这样才能和国际接轨。
出发那天,我原是准备去机场送他,可他不让:“不用送,我自己去能行!”他自己打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前朝我笑笑,挥挥手,用幼儿园小朋友的口气说:“妈妈再见!”
我只好也挥挥手说“再见!”我也不能死乞白赖非要跟他去呀!望着儿子远行,我心中一百个放心,我知道他行。
儿子成长的历程,让我明白: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去做,千万别替他去做。替孩子做他们能做的事,是对他的积极性的最大打击,因为这样会使他们失去实践的机会,你老不放心,什么事都要插手,就等于告诉他:“你不行,我不相信你。”
从小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去锻炼,孩子就有了生存的本领,有了抗风险的能力,当他远走高飞时,你心中只有欣喜而没有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