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晴
我们所怀念的年味,并不光光是饭菜的美味、花的香味、朋友的相聚、情爱的滋味、家的温暖与故乡的水土,而是所有这些加起来。年味,就是团聚的味道。
为什么一到年尾,心里总会升腾一种莫名的焦急,回家成了最重要的事?
老家在农村,没有餐厅,没有书店,没有影院,没有公园,为什么还那么心急,一遍遍默念“归去、归去”?
种种原因,我们有意无意地离乡背井,在远方安置了饭碗和铺盖。而每次回家,不只多添一套碗筷,爸妈还要考虑重新准备一床温暖被褥、一份洗漱用具。尽管我们有双层生活空间,心里却依然只有一个家。有时候,爸妈可知道,我们不回家,仅仅是因为嫌弃这样烦人的两手准备。
刚刚进入元月,每次和老妈通话,老妈一定问“什么时候放假?”
她是真的没有记住吗?不是的,孩子的一切她都记得,几时出生,几时长大,几时第一次喊“妈”,几时第一次离开家。新年穿新衣的习惯一直延续,而在不久前,过年新衣还是由老妈亲自置办的,她知道我信她,也就从来不在买衣服上费心。这两年回家确实晚了,她才放心我的选择。
电话里,老妈不止一遍催促我回家:“咱家准备把家里养了一年的羊杀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过了些天,问句依然没有换:“羊杀了,你回来了我们煮羊肉。你什么时候回来?”
“该做豆腐了。你什么时候回来?”
老妈是担心我出门在外吃不到羊肉和豆腐吗?并不是,她想我了,希望我亲身参与年味制作的过程。
我第二次告诉老妈回家日期延迟,车票改签了,老妈轻叹:“又晚两天……”我无法安慰她,2014年腊八节都是在家过的,2015年的归期却迟迟不能决定。
时间是不能比较的,越是感觉过去幸福、当下迷惘,越是难以发现成长和成熟的力量。
曾经,有多期待过年,就有多喜欢关于吃的劳动。辛苦了一整年,智慧的人们给自己规定了一个节日,这个假期里,要把一年没吃到的、没做过的遗憾都补上,不累才怪。
从腊八开始,年味渐浓,熬腊八粥,煮大肉,灌香肠,炖鸡、鱼,做豆腐,炸丸子,包饺子,蒸年糕、馒头,买糖果、年货……每一步说起来简单,实实在在耗着过年的精气神,年根越近越兴奋。
为了这样团圆的节日,扫房子,整门庭,擦门窗,买新衣,贴春联、福字、窗花,一家人七手八脚热热闹闹地把家装扮成小花童穿花棉袄的模样。
前几天陪老妈蒸年糕。我能做的就尽力自己动手。我感慨道:“我这一代人以后都不会自己蒸年糕,也不会灌香肠,不会蒸豆包,不会包粽子,只会煮肉了啊。”
妈云淡风轻地说:“那你们就买着吃。”
听着有点心酸。那样,我们还能尝出年的味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