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李兴武在文化诚信建设方面起到的表率作用,以及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好评,经中国文化与教育诚信品牌联盟工作委员会研究评定,决定授予其“诚信品牌书画家”荣誉称号。
艺术家简介:
李兴武,男,1952年出生,河南省济源市人,现定居郑州市。曾在西藏阿里地区中印边防线上戍边守防六年,转业后先后在郑州市委宣传部、郑州市委机关报《郑州工作》主编,市委政策研究室处长、郑州市文联工作,正处级退休。曾任河南省书协第四、五届理事,郑州市书协第二届常务副主席,第三届首席名誉主席。
自幼习书,60余年临池不辍,主临“二王”、苏轼、董其昌行草书诸帖。在常年的刻苦研习创作中,逐渐形成书体飘逸洒脱,娟秀俊美,章法疏朗,气贯势通,犹如长袖之舞的艺术风格。
李兴武从1980年代以来,有近百幅书法作品被全国多省及地市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纪念馆收藏。有十余幅作品入石碑刻。前韩国总统金永三、原军纪委书记郭林祥上将、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原四川省人大主任杨析综、新疆军区司令员朱锦林中将、海南省军区司令员李必兴以及多个省、市、自治区领导亦有收藏。
1983年参与郑州市委接待中国书协主席舒同带队一行60位当代顶级书法家(沙孟海、关山月、武中奇等)莅临郑州市进行书法教创活动。还曾分别与四川省人大主任杨析综、原济空副政委郭玉祥中将、新疆军区司令员朱锦林中将等领导同案创作。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全国人大副委长彭珮云接见并合影。
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各大书法展览并获奖,受到业内专家、学者的赞誉。人民日报、国家级刊物《亚洲论坛》、凤凰新闻、百度、腾讯以及河南省多家报刊、电视台等权威媒体对其取得的艺术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其作品被海内外众多专业机构和书画爱好者广泛收藏,被业界公认为具有收藏价值的书法艺术家。
李兴武也多次参加权威慈善机构组织的义捐、义卖、义拍等公益活动,被慈善单位授予“爱心公益大使”、“德艺双馨艺术家”等荣誉称号。
作品介绍:
作品名称:杜荀鹤诗《小松》
作品内容: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品规格:77cmX48cm
作品讲述:自小生长在深草里,无人关注它,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出“草”头地,挺拔而立,可当时谁认识到了它是凌云之材呢?直到它出类拔萃之时,人们才称赞它是栋梁之材。人何尝不是?所以不要看不起身边默默无闻的年轻人,说不定他就是那棵“凌云”之木。年轻人也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自己的路自己走,不坠青云之志,积极奋发向上,天生我才必有用。
作品名称:南宋朱熹诗《观书有感》
作品内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品规格:34cmX34cm
作品讲述: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清清楚楚地反映出来了。“方塘”为什么这么清澈,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活水”,所以它才清而不浊。人要保持清醒的思维,使思想不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的知识营养自己,补充自己。这就是该诗所展现的思想意义。
作品名称:《琴诗》(作者苏轼)
作品内容: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作品规格:四尺整张
作品讲述:琴自己不能发声音,指头之间也不能发出声音,只有二者合一,才能奏出美妙的音乐。世间的事情,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它产生的道理,一件事情的成功背后必然也有着它成功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一个道理:手再巧无琴不乐,琴再好无手难歌。善于合作才能共赢。
作品名称:《赠东林总长老》(作者苏轼)
作品内容: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作品规格:77cmX48cm
作品讲述:参佛悟禅,佛在哪里,禅于何处?佛化万物于自然,禅融万籁之音中,有缘者自在心中。听溪水潺潺也能悟出其中禅理,观山色物景,亦能感知佛光普照。无缘者纵使手捻佛珠,口诵金经,不修心不入心又奈何。即使得八万四千偈也不能说修成了正果,关键是如何把佛理化为善行,如同我们现在说的如何落实在行动上。
李兴武的行草书作品点画深藏圭角,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用笔迅捷有力,笔画爽利,线条极富弹性,体现书法的力量感,同时不失老辣之感。章法布白疏朗,间或紧凑,丝毫没有半点媚俗之姿,笔墨和线条伸缩自如,充满灵性与张力。书法以什么样的面目示人,通常也就是一个人内在思想的体现,纵观李兴武的书法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大境界,大胸怀!
(编辑:曲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