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潜水艇》:食之无用,弃之可惜。

之前风比较大的《夜晚的潜水艇》挤时间看完了,个人觉得质量配不上名气。

文如鸡肋,食之无用,弃之可惜。

不过,其中有一部分倒令我十分感同身受。

“五十岁后,我停止了作画,也不再写诗,很多人说我江郎才尽。其实不是的。我的才华早在十六岁那年就离我而去,飞出天外了。

我中年开始作画,不过是想描绘记忆中那些画面。写点诗,也是为此。我只是如实临摹,并非世人所说的什么主义。直到有一天,我把以前的梦境都画完了,就不再画了,这是很自然的事。

我一度拥有过才华,但这才华太过强盛,我没办法用它来成就现实中的任何一种事业。一旦拥有它,现实就微不足道。没有比那些幻想更盛大的欢乐了。

我的火焰,在十六岁那年就熄灭了,我余生成就的所谓事业,不过是火焰熄灭后升起的几缕青烟罢了。”

灵性的消失,灵感的枯竭,是每一个艺术创作者的噩梦。

而世人对其江郎才尽的评价,更是如箭矢如利刃,时刻刺痛这些创作者曾经是如何惊才绝艳,如今又是如何泯然众人。

谁都有曾天马行空、敏感多思的时刻。

那时我们眼中只有自己,总是习惯将自我放大,将世界缩小,思想的藤蔓可以触及无限世界的每个角落。

可之后每成长一步,压力就大一分。

成绩、考试、工作、薪水……这或许不是我们最想要的,但却是我们最需要的。

正是这份需要,挤压戕害了上天赋予的灵性,想象力的藤蔓也逐渐枯萎在我们的识海。

作为成年人,在经历社会‘毒打’之后,只能将自己蜷缩到最小,成为这个世界的一粒微尘。

物伤其类,可悲可叹。


前几天在某音看到过一个话题,

“如果不考虑薪资和社会地位,你最想做什么工作?”

评论区的回答五花八门。

想开花店书店咖啡店的就不说了,还有想当保安的、开塔吊车的、当厨师的、收破烂的、摆地摊的、做环卫工扫大街的,甚至还有想去大兴安岭当守门员的……

大家讨论的很投入很开心,仿佛暂时卸下一身重担,发挥所有想象力去期待那种轻松和自由。

我仔细阅读每一条评论,仿佛也能通过文字,感同身受他们的愉悦与积极。

可能这也是我汲取生命力的一种方式吧!

我写这些也不是愤世嫉俗、针砭时弊,只是慨叹灵性与天赋的流失罢了。

大人和孩子眼中的世界完全不同,他们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和表达也比我们灵动的多。

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家可以看看《孩子们的诗》这本书,里面很多小诗都非常生动富有童趣,清新自然,毫无矫饰,稚嫩文字入口咀嚼后,一股青草香瞬间浸润四肢百骸,让人通体舒畅。

《夜晚的潜水艇》这本书就过了,开卷有益,总的来说也不是毫无收获。

下本多肉君打算开《置身事内》这本,等着我读完给大家出书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