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大多数学生都能用此知识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一点,通过前测的结果就可以得到印证。
通过对前测题:比较3/5和4/9的大小。结果的统计,发现学生的方法大多集中在以下四种:
1.转化为分母相同
2.转化为分子相同
3、与1/2比较
4、化成小数比较。
课堂上通过对几种方法进行交流后,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每种方法背后的道理。不过,今天两个班在交流时,顺序有些不同,教学的效果感觉也不太一样。
第一节:展示几种方法后,先交流了转化为同分母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还承载着“通分”的知识点,于是就围绕此方法展开了分析,使学生发现了通分前后的变和不变。但由于通分这里的知识点太多,既要理解通分的意义,还要规范通分的书写格式,以及通分与比较大小的区别,因此,当说完这一方法后,就下课了,对于后面几种方法就是一带而过,没有深入地进行分析。
第二节,我则调换了交流的顺序。先显示画图方法,直观看出大小,同时引导学生注意画图的细节:即要统一单位“1”。接下来则是与1/2比较和化成小数的方法最后才是通分的方法。不过由于时间关系,当说到通分的格式时也下课了。但总体来看,学生对通分的意义及书写格式也都能理解,下午的作业反馈中也可以看得出,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通分。
比较这两种授课结果,我感觉第二节的效果比较好,原因在于学生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通过生生交流,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对不同方法的解读,也让学生机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也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如果我的目标仅仅是比较出两个分数的大小,那么第一节课也算是达标了。但很显然,这样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太有利的。所谓观念决定行为,一节课只有40分钟的时间,这40分钟所能承载的不可能面面俱到,你想给学生什么,想让学生得到什么,无需多言,你的课堂就是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