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Poor),新穷人(New Poor)。
一.生产者社会
(一)工作伦理
什么是工作伦理?工作伦理本质上是一条戒律,它有两个外显的前提和两个内隐的假定。
第一个前提是:为了维持生活并获取快乐,每个人都必须做一些他人认同的有价值的事,并以之获取回报。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所有人都知道“有付出才有收获”,先予后取。
第二个前提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可耻的。换言之,工作本身就具有价值,是一种崇高且鼓舞人心的活动。
戒律的意思是:即使你看不到任何(尚未得到的或不需要的)收益,你也应该继续工作。工作即正义,不工作是一种罪恶。
内隐的一个假定是,绝大多数人都有能力工作,通过工作可以获取相应的回报,用以维持生活。缺失了这个假定,以上戒律和前提就是空中楼阁。工作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状态,不工作是不正常的。
另一个内隐的假定是:只有公认的有价值的工作,那些可以要求薪资回报的,可以用于交易的。才会被工作伦理认同。
在工业化的初期,工作伦理就进入了欧洲人的祝野。之后以多种形式贯穿于整个现代化的进程中,成为政治家、哲学家和传教士们响亮的号角,帮助他们拔除当时的普遍性恶习:大多数人都不愿被工厂雇佣,也拒绝服从工头、时钟和机器设定的生活节奏。这种恶习被视为建立一个美丽新世界的最大障碍。
工业时代的企业家、经济学家,以及布道者描绘的画面。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典籍中,记录了现代理性主义先驱发动的英勇战争。他们最终战胜了初期的工人阶级。
工业社会使手工业者、工匠破产了。加入了工业社会的劳动力大军。
工厂的流水线需要的只是人的一部分,就象卓别林演的《摩登时代》中的工人,犹如走进设有围墙的监狱一样,没有人身自由,处处受到工头的监控。工作伦理改革运动是一场关于控制和服从的战争。
历史上第一次把生产活动和人的需要分离开来。形成了一个时代悖论:“为增长而增长”。
卡尔.马克思把历史的进步定义为人类不可阻挡地主宰自然的步伐。
工人的生活就像狄更斯《悲惨世界》描述的那样。
在经典的现代工业社会时代,工作同时是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枢纽。资本的活跃和就业的增长是政治的主题。工作伦理是一种工具,目的是使工人们丧失独立性,服从于工厂制度。
美国人泰勒发起的科学管理运动主要是计件工资,工时考核,工作成绩与工资挂钩。
其后,从生产者社会转向消费者社会。
(二)从工作伦理到消费美学
我们身处消费者社会。
消费者就是消费的人。消费也意味着毁坏。两种类型的社会都有一部分成员负责生产,所有成员也都会消费。人们被培养、训练以符合社会认同要求的模式。
大规模工业化雇佣迅速萎缩,小规模的、自由职业群体取代了全民大生产,大部分人不可能再受到他们的影响。技术的进步在就业萎缩后前提下确保了生产力的增长,工厂的员工越来越少,“精简”成为新的行为准则。
“欲望不求被满足,恰恰相反,欲望永无止境”。“即时满足”就达到了最佳效果。
消费取代了工作,把个人动机、社会整合和系统再生产链接在一起。消费者社会“活在当下”,物欲横流,没有耐心等待。
消费美学取代了工作伦理的统治地位。对于合格的消费者来说,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巨型矩阵,包含着更强烈的感受和更深刻的体验。使命是一种特权。
灵活的劳动力市场不提供终生职业,也不容许它们存在。
消费者社会的穷人。穷人基本特征是有缺陷的消费者。这个世界是为有钱人的利益设计的。“铁饭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采用固定期限合同,临时性雇佣,裁员重组和“企业优化”———所有这些都在削减就业数量。
穷人变得更穷的同时,非常富有的人——那些消费美德的典范——却更加富有。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二.福利国家的兴衰
“福利国家”的思想:国家有责任和义务保障其所有公民的“福利”。
服务大众,还是服务特定人群。社会保障计划。选择性社会保障正无情地蚕食普遍性的社会保障。人们意识形态的转变,或新自由主义、货币主义、新保守主义流行。大型跨国公司,大量裁员,雇员从资产变成了负债。经理人,特别是顶级公司的高层经理人,因为裁员而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社会不平等进一步加剧。转型社会成本可以被无知或虚伪地描绘为很小。
三.工作伦理和新穷人
十九世纪初,工作伦理传播者宣扬,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来源。二十世纪末,美国的“以工代赈”计划,得到越来越多的富裕国家政治家推崇。
对大公司而言,进步首先是“裁员”,科技进步意味着用软件或机器人取代人。证券市场成为企业利益最真诚的代言人。
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四类职业:第一类是“引导者”——发明家、广告商、推广者和商人。第二类是各领域、各层次的教育工作者。第三类是从事“消费市场服务”的人。第四类是“常规劳动者”。如: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超市的收银员等。“常规劳动者”是临时的、可替代的、用完即弃的。
资本跨境流动,跨国公司境外设厂。“失业”用于表示没有工作的人。“工人阶级”是一个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阶层。“下层阶级”属于社会流动性的意象。“底层阶级”指那些被排除在阶级体系之外的人。
穷人指的是那些辍学者、无业游民、和未婚生子靠社会福利生存的年青女人。此外,底层阶nh还包括无家可归者、气丐、酗酒和吸毒成瘾的穷人。
沦为底层阶级变成了个人选择问题。
四.全球化之下的工作与过剩
殖民主义,还是剩余劳动力输出
解决本土化问题的全球化策略之兴衰。
工作和贫穷问题的全球化新维度。
社会问题转化为法律和秩序问题。
从社会国家到“安全国家”。
五.新穷人的前景
生存的方式多种多样。
失去位置的穷人。每个社会都有穷人。穷人的生存问题。
工作伦理,还是生活道德。
效率是一件好事。
我希望人类改变,正像他们已经改变过两三次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