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是我读过的最长的一部外国小说,为了在两个月之内看完,那可是纸质书与电子书并济,只是有些时候也会因为译者不同而感受大不同。总的而言,看完《人性的枷锁》之后我的收获是:走过的路,遇到过的人,经历过的事,遭受的过的苦难与悲伤,、、、、都是成就平和与通透的铺垫,更是澄清自己世界看清自我真正需求的必需。
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菲利普从九岁到三十的人生经历,其中囊括了他的择友、求学、择业等诸多与之有关的故事和错综复杂的心境成长。他,九岁就成孤儿而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加之先天跛脚一上学就遭受到了皇家公学孩子们的讥笑和嘲讽,所以,他敏感而自卑就成了他性格的底色。现实又总是那么的残酷,当菲利普全情投入到祈祷“上帝”来救治他的跛脚不仅始终得不到回应,还逐渐看清了教堂牧师们的丑陋而虚伪的面孔,最后,他果断地选择了“何必一定要信教?”以卸除他对基督教的信仰。尔后,又固执地去德国留学,去伦敦学会计,到巴黎求师学画,最后,还是接受了学医从医,并爱上了这一份职业。兜兜转转似乎又回到了原点,重蹈他父亲的路,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但,结局还是挺美的,至少他的爱人比他妈妈更能持家也更健康。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时常有这样的无力感呢?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菲利普在遇到“问题”时敢于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并勇于在纠结、挣扎、悔恨、、、、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还会义无反顾地调整要走的路。也许也正是菲利普这种不断地作践自己、剖析自己、折腾自己的社会生活,才真正使他获得了更深刻的生命体悟和人生真谛,而这一切又恰恰呈现了阅历丰富的毛姆大叔犀利而冷静的风格。这些又似乎帮着世界证明着:有时候生活会出乎我们意料的残酷,但是,这些通常使我们的眼睛更加透亮,心性更加成熟。
这本书,最虐心的部分是菲利普与米尔德里德三番五次的相遇。米尔德里德明明庸俗不堪,毫无姿色可言,好逸恶劳的本性使她两次自甘沦为性工作者。明明深谙自己忍不住去“爱”她,但是,为了博取“红颜一笑”还是执行了倾家荡产的绝决,当然,某种层面上说,这是虚荣心作祟和愚蠢期待发生额外反应的产物。所幸,最后他实现了自制---他只能为她做到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去帮助她,但再也不会和她有任何进一步的发展。只是我真心不懂,菲利普清楚地知道这个女人心里一点儿没有他,只是因为求生的本能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来“相遇”来取款,他又何必至仁至义呢?难道这也是枷锁之一?所以,毛姆大叔才会在这段“感情”上兜兜转转设计这么多个回合,并一语道破天机般地写道“非要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生活。”
这本书,最费解的部分是“生活是毫无意义的”。所以说,“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难,最后双目一闭,离世而去。生命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死亡也无足轻重。”,既然这样,那为什么还要折腾呢?或许,折腾就是生命的本味。选择如何折腾则呈现或成就每个人的特质。
直到看到毛姆大叔说,“回想曾经那段漫长的朝圣之旅,他竟忽然得以释怀。他坦然接受了自己的残疾,尽管正是因为它,生活才变得如此艰辛。这只瘸腿让他的性格扭曲,可也赋予他内省的能力,让他能因此而自得其乐。倘若他的肢体是健全的,也许就不会对美有如此独到的鉴赏力,不会这样热烈地崇尚艺术和文学,也不会因生命百态而兴致勃勃。在他身上日积月累的讥讽嘲笑让他渐渐筑起心墙,催开了芳香不逝的花朵。他看到,在这世上,最为珍贵是寻常。人人生来便带着瑕疵,或是身体,或是灵魂。他想到自己认识的所有的人(世界可比作一间病房,混乱无序,毫无逻辑可言),排成长长一队,肢体残缺,心灵扭曲;肉体的疾病如心脏绞痛、肺部脓肿,精神的异常如意志匮乏、嗜酒成命。此刻,他想到这些人,心中升起神圣而深沉的同情。他们是遭到命运玩弄的可怜人儿。他原谅了格里菲斯的背叛,原谅了米尔德里德的铁石心肠。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也是无能为力啊。唯一合理的做法只有接受人心之善,宽容人性之恶。菲利普忽然想起耶稣在临终之际的那句教诲:宽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这样的情节设置真的特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格。于是,我不得不感慨:我们的一生,就为在一片混沌之中探出其奥秘而来。过程中,一切的来到,无论或好或坏或美或丑或明或暗,都不过是使得“生活之地毯”变得更加纷繁复杂,绚丽多彩罢了。而那些所谓的“金科玉律”,或许就是我们的枷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