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我和杨先生上班,杨小妞的开学也近在咫尺。当妈的,总想给孩子做点可口爱吃的,可毕竟水平有限,做来做去还是家常饭。
摊鸡蛋饼
早餐,我吃玉米。给杨小妞摊煎饼,卷土豆丝。
说是摊煎饼,其实就是摊鸡蛋饼。在东北故乡,管这个叫“锅出溜”,叫法其实就是做法,相当形象。一把白面,一颗鸡蛋,一点葱花,一点点儿盐和花椒面,加水搅成不稀不稠的面糊糊。锅热,倒油,把油用铲子在锅里抹匀,再顺着锅边转圈把面糊往下倒,面糊就顺势往下“出溜”,像小孩冬天在冰面上打出溜滑一样。所以,这饭就叫“锅出溜”。
这也是一道懒人饭,因为做法简单,不和面,不发面,就是搅个面糊,“出溜”到锅里,等到定型,再翻个面烙一会儿,三五分钟就能吃上饭。小时候,家里大人下地干活,回来晚了,孩子肚子饿等不及,就常做这个快手饭。那时用的是土灶大锅,烙一大个,定型后用铲子犁成小块,然后再翻面,就容易多了。
现在,用的是电饼铛,大小相当,温度可控,摊成薄薄的,卖相口味都更好。
家里还有玉米粉,和面糊时往里加一点。这是我“整治”杨小妞不爱吃粗粮的秘诀,就像她不爱吃胡萝卜香菇之类的菜,我统统切成碎末做馅儿包饺子,她就乖乖的吃了。又切点绿绿的生菜碎,摊出的饼金黄中点缀着翠绿,光色相就很诱人。
一个土豆丝的量,卷一张饼,杨小妞不费劲的全吃了。对付不爱吃饭的孩子,得投其所好。哈哈。
肉丸大烩菜
杨小妞爱吃大杂烩的炖菜,只要有排骨肉汤。这次来个改良版,不用排骨,咱来个肉丸。
肉丸,当然是自己做了。这个简单。买块后腿肉,搅成肉沫。买一节莲藕,切成碎丁,拌在肉沫里,油盐酱的调好味儿,闻闻,挺香。
葱花爆个油锅,加水。水开后,开始汆丸子,比乒乓球小点,好熟。
丸子定型,再下入备菜:千张丝、金针菇、土豆片、大宽粉,还有毛菜。单一样,不多。架不住样数多。盛出来,满满当当两大碗。我这眼睛大肚子小心里没数的人,最怕吃剩菜的人,一不小心,一顿又做了两顿的量。杨先生说不怕,反正都是爱吃的,明天早上一顿就解决了。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丸子味道不错,吃起来又软又嫩,但没有散架。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吃到藕的脆脆的颗粒感。是我切的太细了,下次改进。
大锅菜,量大,总是把握不好盐量,太淡了,最近几次都是这样。杨小妞吃几口也没吭声,还是我主动问的。
重又回锅,加盐,这下有味了。刚好杨先生下班回来,听听刚才我俩的“笑话”,吃“有味”的肉丸大烩菜。美美的一餐。
小米馒头
家里的小米还有很多,为了消耗快点,决定蒸小米发糕。可葡萄干、红枣,家里一粒也没有了。没有点缀,发糕没味儿。和面之前,临时改了主意,还是蒸成馒头吧。
两杯子小米打成的米浆,加三杯子面粉,发好,满满的一盆。
昨天做肉丸还剩点的肉馅,又切点包菜和在一起,包了大小八个包子。剩下的攒成馒头。
出锅,透宣透宣的,一点不输外面卖的。颜色微黄,光亮光亮的,吃起来有淡淡的小米香。总结经验,发面时,面和的软一点,蒸出的馒头就宣软。想要吃“结实”一点的,和面时就硬一点。是软是硬,全凭个人喜好。
心里琢磨着,下次摊点小米煎饼试试。不是鸡蛋饼,是东北的那种杂粮煎饼,煎饼果子的那种煎饼。能否成功,等试过再告诉你。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