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前天周末,我厂部分车间连续加班两天,因此我们主管也安排我连续加班两天。
星期六那天比较忙,但昨天只来了两批料,比较清闲。我便向组长申请,中午连班,下午4:30下班。组长欣然应允。
昨天下午提前下班回家后,发现一楼地板上有很多从门缝里吹进来的竹叶和飞尘。后面杂物和旁边还没装门的车库里树叶竹叶更多。我知道这是前几天劲风所为。
我赶紧拿起大扫把快速地打扫起来。
扫完这些比较脏的地点,我赶紧又拖着扫把来到禾坪上。禾坪上倒是被风刮得比较干净,只有几小块从房檐上吹下来的瓷块砖。
忙完这些,我本想到山上去看一下竹笋有没有出土,但眼看天色暗将下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想着干脆等到清明节假期再去看不迟。
于是我打开冰箱,想从保鲜盒中取一点红薯粉在锅里冲一碗稀一点的红薯粉汤喝,结果发现冰箱里还有一袋整理好了的藜蒿。我想起这还是三个星期前在长江边上采摘回来的,拿出来一看,虽然还没有烂,但头尾已不新鲜。
如果这是一碗家菜,我会毫不犹豫地把它丢掉,但这是我从长江边上采摘回来的野菜,光整理就花费了我很长的时间,实在舍不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只好拿出来坐在禾坪边掐掉其头尾,想着晚上清炒这盘野藜蒿当饭吃算了。
可是这些野藜蒿都比较短小,掐起来很费功夫,直到天色完全黑下来,我还没有掐完。
这时三嫂子和侄女抬着一大盆开着白花结着籽的地米菜(学名叫荠菜)到我家禾坪上的压水井旁来洗。
经过一系列的询问,我才知道今天已到了三月三,侄女扯这么多地的米菜来洗,主要是为了分发一些给区城的同事。
侄女在区城工业园一家大型工厂做会计,不仅工作能力强,而且人际关系也很融洽。
我夸她是只勤劳的小蜜蜂。她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举手投足之劳,何乐而不为?”
她要我也拿一把,明天煮蛋吃。
我说我没这么勤快,不想煮,而且我们厂里每年三月三中午都有一枚地米菜煮的鸡蛋。
侄女说她们厂里也有。食堂的阿姨们很仔细又很好,每个节气都有应季的东西吃,平时食堂的饭菜,花样也多得很。
我讲起我们小时候,每年到三月三都会用地米菜煮鸡蛋,父亲还要用白糖泡几碗这样的汤喝。他说喝这样的汤对身体好,能清热解凉,但我至今也不知道到底有没有这种功效?
三嫂子笑着说,是很好,她每年也喝几碗这样的汤。
昨天吃早餐洗碗时,我看到厨房果然放着一大盆开着白花结着籽又壮又长的地米菜,散发着特有的清香,还有一大盆鸡蛋。
吃午饭时,我们一人领了一个厨工们给我们分发的地米菜煮鸡蛋。
婆家外甥媳妇跟我坐一桌。她说她早上用地米菜煮了22个鸡蛋,还加了红枣、桂圆、生姜,香得很。外甥带了12个给同事们吃去了,因为那些同事平时对他很好。
昨天打开手机,各个平台都在晒地米菜煮鸡蛋。我忍不住问了一下度娘,三月三吃地米菜煮鸡蛋有什么好处。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回复,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其中有一种回复是:
三月三吃地米菜煮鸡蛋的习俗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纪念神农:相传在楚地,人们因为风吹雨打,头痛病很常见。三月初三,神农路过云梦泽(今孝感),见乡民头疼难耐,他找来野鸡蛋和荠菜,煮给人们充饥。当人们吃了以后,头不痛了,“三月三,吃荠菜煮鸡蛋,一年不头疼”的习俗也延续至今。
2. 营养丰富:地米菜,也称为荠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野菜。它不仅能治疗多种疾病,还被誉为“菜中甘草”。地米菜煮鸡蛋有祛风湿、清火、预防春瘟等功效。
3. 纪念黄帝: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因此,三月三吃地米菜煮鸡蛋,既是纪念神农的恩情,也是为了自身的健康。
原来三月三吃地米菜煮鸡蛋有这么多好处,怪不得陆游有诗吟:“残雪初消荠满园,糁羹珍美胜羔豚。”还有“春来荠香忽忘归”等脍炙人口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