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小和尚德延不合章法的提议(邀约静慧到白龙寺去观光),小尼静慧也有心去看稀奇,抵不过恋人的一番好心鼓动,她不由自主就随德延而去了。
德延见放生池中有红鲤,又脱口说些红焖鲤鱼而犯教规的话,也及时被静慧劝说改过了。
迎面望见琉璃灯,好奇照一照,可心清眼明…而德延则有自己的认识:"心清不该做尼姑,明目错投庵堂门。"
遇罗汉,数罗汉,以生岁数之,数到长眉与开心两罗汉。
德延又巧用心机,借题发挥。
对开心罗汉写道:"开心罗汉笑我。僧尼有缘三生幸,错过青春无处寻。"
对长眉罗汉写道:"长眉罗汉笑我。假装冰冷矫情态,知音人不认知音人。"
…以上诸言,可谓是德延有生以来,在情人面前最大胆的表白语言了。不无偏颇与教唆。偏颇得有失宗教清规,尽显红尘凡间儿女之情长;教唆中,有意撩拔与引诱,偏重世俗男欢女爱之导向。
…了了数句,招惹得处子静慧羞羞答答,怦怦心动,一时不好否认与驳回!
再游观音堂。不偏不斜,止步处,静慧正好站立于送子观音像前,而混然不觉。
而机灵的德延,不失时机地对着观音就卟通跪下了,随即肆无忌惮,以虔诚之态,表明爱慕心迹以及自已应达到的夙愿(世上最愚的傻子,才会错失良机。)。
此时,不袒诚相告,更待何时?
聪明的德延做到了!
德延对观音谟拜,对观音袒露真言:"…有家家难回,有心心无主,有志志难伸,有情寄无处。望菩萨开恩,天赐良缘…我和静慧妹妹结成美眷,生个小宝宝,我做爹,她作娘…"
…My Goden!<我的天呢!>乖乖,这都哪跟哪儿呀?
是德延神经错乱?语无伦次或欲令智昏,头脑发热?
似乎都不是。与其说,德延的一系列表白有些突兀,或一厢情愿或霸王硬上弓而强人所难…似乎又不妥。
两情人恋恋不舍言语互动及手扯手眉目传情(耳鬓厮摩有没有,不好触摸,不好言说)已有个把年头,客观讲,已有充沛而丰厚的感情基础。…只是恋爱中的人儿,勿论男女,都忘乎所以,少了某根儿筋,忘了拣个合适的处境以合适的措辞加以进一步的袒言。
世人皆如此,德延也一样!
恋爱中的女性一方,终归是隐忍者多,羞赧者多…谁若单等她主动提出洞房花烛夜巫山云雨度春宵…那得等到哪个猴年马月哟!一味儿痴等女方表态,说不定早拂了对方少女的一片炽烈之心!死气白赖地隔岸观火,一盘好黄瓜菜儿也凉透了,该弄作一处的鸳鸯也早散火了!
小和尚德延与小尼静慧之间,是有夯实的情感基础的,故那外憨内秀的德延才敢"斗胆"在观音像前"狂野"地大谈夙愿,而并没惹对方翻脸反感或拂袖而去…可见小尼静慧是能够顺理成章默许和接受的,起码从她的内心能够认同,这是巅覆不破的事实,也是人人皆知的一层薄薄而透明的窗户纸!
德延对神明(实对恋人)的一番大胆表白,是恰如其氛的,又是意料之中的,更是极其成功的!其功用效果与价值,应收录到某种《恋爱宝典》中作为沉浸爱河中的情人的行动典范和实战指南。
回望原著这一节精妙的人设与描述,与其说两情天定有缘,倒不如说是有心人德延独自设的一场"迷局",一个催人心花怒放的红尘恋爱之道场!
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一个用情深刻的男儿;一个尼姑,一个沙弥,这哪是森森庙堂之上所能容忍的"污秽"行径?
既然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揪作一处了,故赞美有加,冠之以"思凡"!
…飞向水云庵的小尼静慧是心许意允的!
因为她夜不成寐,她是少有的失眠了!
她抄经的心己心猿意马,不能守舍,早心不在焉了!
她哪是在清心寡欲地在专注抄经?分明是凡间的怀春少女在写爱情诗!
她写道:夜深沉,独自卧
起来时,独自坐
有谁,孤凄似我
似这等,削发缘何?!
她要故作矜持,务必刻守清规,撕了重写,心却不易收拢…而此刻,偏偏又有轻唤自已法号的妙音传来…
…这又会是谁呀!想想,这可是夜深人静的尼姑庵哟!咂咂,真是匪夷所思…实难推断!
…本章"思凡"到此,作者梦暖倾城用心着墨颇多,应是全故事的一个高峰与重中之重。
整个情节,一波连一波,波波动心!不述庵堂之内的清心寡欲,只叙红尘间的男欢女爱!
他(她)们虽入空门,然也日日用餐穿衣,似红尘中正常人一样,食人间烟火,有情有义,恩恩爱爱…也想结夫妻,行云雨,生儿育女,享人生至乐。
…这大概就是生而为人,来世上走一遭的真性情!不伪饰,讴歌了逆时代逆宗法而顺其自然的真善人性之美!
这或许就是《思凡》的精髓与灵魂之所在!
全章人物性格鲜明:德延喜笑灵利,打浑插科,热血男儿,不失少年天性!
小尼静慧,慧心皎洁,言语委婉,举止端庄,内蕴一汪深情,有淑女风范!
通篇文笔简洁,语言洗练,立意鲜明,唯美绝伦!
(待续)
3月12日午后于苏州玉出昆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