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正月初四的记忆是最深刻的,超过了过年的任何一天,甚至是除夕初一都没有初四的记忆多,因为今天是我奶奶的生日,从我有记忆以来,每年的正月初四,我们家就会给我奶奶办生日,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后奶奶不在了,这天才没有办酒。
今天,就来写一写那些关于初四办酒的一些琐碎记忆。
在我的那里,老人一到了六十岁,每年的生日都可以办酒席,这样会显得子女孝顺。我爸爸对我奶奶很好,每年在我奶奶生日那天,都会办酒。不只是所有的亲戚会来吃酒,还有所有的朋友,村里的人,都会来吃酒。我们家一直以来都是很困难的,但是还是会不惜一切代价每年办酒,这一点我到现在也是不能理解的。我记忆中的年就是奶奶的生日,会贯穿整个春节。
每年到了腊月二十五六,家里就开始准备酒席的菜了。
开始杀猪,做豆腐,生豆芽,包包子,做醪糟,准备柴火……要忙活好几天。到了二十八九,就会去城里买菜,爸爸和妈妈就会一人背一个背篼,拿两个蛇皮袋,去买各种各样的菜回来。因为爸爸自己会做菜,所以每年的菜单都是爸爸自己开的,我也习惯性的知道买菜的前一天晚上,爸爸会把菜单开好,到了第二天去城里直接买。
各种菜,各种调料,各种烟酒,家里每年过年都会摆满了菜,各种各样的菜。但是只能放在那里,不能动,因为过几天酒席上要用。
到了过年的那一天,我们也是简单的做几个菜,因为再过几天就能吃大餐了。
一般到了初二,就会陆陆续续的有亲戚来家里了,我们家里的亲戚很多,那个时候为了显示关系好,就会提前来家里住上几天,特别是外婆姨们,每年过年,我都会有几天没有地方睡觉的日子,特别是初三的晚上,家里的人最多,经常我和妈妈就在厨房边上蹲一晚上,爸爸忙活好就去打牌,一个晚上好几个牌桌,因为是大冬天,妈妈时不时的还要给他们弄炉火,做点心,烧开水……初三的晚上还有好几桌人吃饭,一直到很晚。
初四那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家里,先从早饭开始,村里帮忙的人会在家里吃早饭,煮很多面条,头天晚上没吃完的米饭,整一些馒头包子,烧些糖水,邻里邻居都会过来吃饭,大人小孩。然后就开始做正餐。因为爸爸自己是厨师,还有一个帮手,就开始忙活。厨房里到处都是说笑声,村里妇女们在一起,边摘菜边聊天,客人们到了就围坐在一起看电视,烤火。还有很多小孩,很是热闹。
中午正餐一般是好几轮,因为家里没有那么大的地方,没有那么多桌子板凳,吃过一轮再接着下一轮。第一轮的人吃完走了,第二轮的人再继续。
我的主要工作就是记录客人们送的礼。那个时候送礼不像现在是送钱或礼品,那个时候的礼是送粮食和酒。每家送的都不一样,有送米的,有送面的,有送小麦的,还有人送黄豆的,酒也不一样,品牌不一样,数量不一样,有些礼重的还要送些其他的,比如水果或鸡蛋什么的。所以我都会在房间里一一清点好,记录在本子上。
每次酒席过后,家里又要收拾好几天。各种清洗,各种打扫,还要清点家里物品,看看还剩下写什么菜品,客人们都送的些什么东西都放好。所以每年过完年,家里就会多出几袋米,很多面,好多酒,都没地方放。
就感觉用了好多油,好多肉,好多调料,这些平时是我们都舍不得多用的。
过了初四,柴火几乎也烧完了,特别是煤炭,那个时候煤炭要花钱买,别人家都舍不得用,自己砍柴烧炉火,而我们家因为过节,要烧掉一大堆煤。
我其实心底一直都不想爸爸办酒,最多就招待最亲的亲人就好了,比如爸妈两边的亲戚,但是爸爸坚持每年要办酒。
因为过了年,钱也花完了,甚至还要借很多钱办这个酒。杀的猪也吃完了,楂的油也吃完了,说实话真的很心疼。
因为过完年很快就要开学了,钱花完了就没有钱交学费了,所以我的整个小学阶段都是在欠学费中度过的,没有几次是按时交上的。欠了学费就会收到老师的特殊待遇,那种心情无可言表。然后就开始一年拮据的生活。所以我的整个童年生活都是这样的感觉,过年吃的很好,但是吃的都不开心,平时都很拮据,经常没钱买米买肉。到了过年,又开始四处筹钱办酒席,就这样循环往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