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一直很感兴趣,最近机缘巧合下读了,挺有意思的一本。
“在书房里,你不是孤身一人”这篇中,作者向一位在高校的陈姓老师求教书目编撰,书中有这样一段谈话:我不想打击年轻人的读书热情,但很想告诉人们,阅读并不是想象中坐在漂亮台灯下品着咖啡就可以实现的精神自由,而是一件苦事和险事,也很容易被一些‘看不见的手’操纵。做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需要孤独,但不是一种表演的孤独,或自恋。”那么怎么才能在阅读中获得一种真正的自由呢?他想了想,然后说:“还是兼收并蓄,只能多读,啥事情都是见多不怪。”
我自己看书还挺局限的,最近半年来,读了比前半生加起来都要多的书,发现一件事,茫茫书海,我自己是真的需要有人推荐,但推荐的书也不一定就能读下去,还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多读书的确是正道。
作者又问陈越:比爱更重要的是创造力吗?我们要努力为这个世界创造点什么呢?他说是啊,欲望的指向有时是空洞。而且,关系有可能是脆弱的,你必须求诸自身。
我认为,欲望和自我,两者能达到平衡就好了,人生在世,怎会没有欲望,能做到不苛求,不过分,就很好了。
作者在挂职时,被和她评级的领导误骂过,尽管她谦卑的承认错误,想要获得谅解,但对方以为自己只是科员,并不缓和,气呼呼就走了。作者这么评价:看样子,她很擅长把笑容和声调放在带刻度的容器里,面对上下级,精准地进行度量、增添、分配。
这让我想到,在我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机关单位。但我能做的,只是做好自己,别被同化,别成为自己讨厌的样子。
宋璐是一名摄影师,也是书里让我挺佩服的一人,在作者的讲述中,宋璐做义工,用理解和尊重,定义自己,尽管他孤独,决绝,不合群,但清楚的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能活的这么灿烂,带着些许浪漫,令人佩服。
最后,我想说说作者-素秋。她为建设图书馆做了很大的努力,想方设法的编撰好的书目,不想,得罪了某些领导,妨碍了对方吃回扣,在最后关头,开好是书单要胎死腹中,但她坚持自己是在为人民做实事,不妥协,不惧怕,最终保卫了书单,让好书得以在图书馆上架,令人动容。这一段,她引用了加缪《鼠疫》中的段落,我很有触动。以下是原文:
记者朗贝尔和医生争论人们在为什么而死。朗贝尔说人们过于英雄主义时是在为理念而死,而人应该为其所爱而死。
然而医生说:“这一切里面并不存在英雄主义。这只是诚实问题。这个概念可能会引人发笑,但与鼠疫斗争的唯一方式只能是诚实。”
“诚实是什么?”朗贝尔说,态度忽然严肃起来。
“我不知道诚实在一般意义上是什么,但就我的情况而言,我知道那是指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我觉得,人是感性的动物,因为周边的环境,遇到的人、事、偶发的对一件事情产生动摇,每当这时,问问自己的心:我想做什么,然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