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注问题设计,激发学生思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问题常会引发好的答案。课堂中的问题从哪里来,有两条途径, 一是学生的自主提问,学生想从文本中了解什么,他们思考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二是 教师在充分解读文本,预设学情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1.从碎片到串联,大问题为主,小问题辅之,形成思维网
琐碎的问题使得学生的思考深度不够,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喜欢有标准答案,如此漫无目的的思考难以产生强有力的思考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当学生开始读题的时候,对文章的思考就已经开始了。我们不但可以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还可以对课文可能会写什么进行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紧紧围绕课题,也与课文内容密切关联。围绕课题提问,一是让学生明白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思考可谓“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二是提醒学生从接触题目开始,思考就已经开始了。再者,让学生清楚提出的问题是课文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的。这就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对问题进行排序,将文本与问题一一对应,学生在比对和思考中,进一步明晰了文章的叙述顺序和篇章结构,将零碎的问题串联起来。一堂课上,一篇文本中的问题要从问题到问题链,即从主问题到子问题,形成“问题链”,也就是围绕主问题产生的具有逻辑关系的子问题网络,使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编织成网络状,学生逻辑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2.从模式到个性,从“直白”问题走向勾连思维方法的问题
多提有思维含量的真问题,不要提“你是不是更喜欢老太太的做法呢”“格罗培斯这样做对不对呢”最适合发展思维的教学,是以调动思维方法为基础的问答策略的设计。应该多提一点“为什么”、“请说出你这样认为的理由”、“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等此类开放与挑战并存、答案偏个性化的、需要学生收集查寻资料才能有结论的、需要学生运用他们的思维方法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够回答的问题,才是激发学生的高品质思维,训练学生思维方法的好问题。
二、搭建思维台阶,训练思维方法,从形象思维走向逻辑思维
学生的思维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予学习支架的支持,比如情境性支架、目标性支架、任务性支架,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归类,结构梳理,框架设计,让思维可视化。
1.给予“脚手架”,让思维有层次
脚手架是一种临时性的结构,用来帮助学习者超越他们现有的水平,更有技巧地开展活动。脚手架是一种对学生知识转化的提醒,在脚手架的帮助下学生能
够较快地从文本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更关键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比较、对照,在几个类似的研究对象中寻找共同点,集体讨论,推理和决策,学得新的知识,获得新的发现。脚手架还像是一名忠实的向导,指示学生思考的方向,帮助学生进行任务分解,更好地实现思维层次的逐步提升,达到高层级的思维。要解决同时,在搭建脚手架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断地引导学生往深处推进思考过程,思维的层次被不断地打开和丰富,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了高层次。
2.思维可视化,让思维有逻辑
思维的可视化是指以图示或图示结合的方式,把原本看不见的思维结构、思考路径及方法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把思维形象化的方法。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关键词与图像、颜色建立记忆链接,让思维富有逻辑性。在思维导图地制作中,学生要对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整合,提炼,这就是一个低层级思维向高层级思维转化的过程,也是思维方法运用和提升的过程。
三、精于表达,提升表达品质
1.提取信息的规范表达
高水平思维的培养需要读写整合融通,即在读中有效地进行信息的选择,有效地监控、规划想要表达的内容,有意识地确立选择信息的标准,自觉地筛选信息,结构化地表达。所以,教者引导学生自己到文本中去寻找和分辨,要学生看到课题就生疑推动思维的发展不能满足于找到这些语句,还要对词句进行分析和判断,明确这些信息反映了人物的身份(职业)、成就、做事风格等方面。
2.从提取走向整合,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在关键词语中有一级和二级之分。先引导学生找到一级关键词语,再找
到二级关键词语。由一级词语深入到二级词语的理解,这是教学过程性的体现。
3.展开想象,创意表达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学习与问题解决的结果产出就是个性化的表达。个性化的表达作为高阶思维的表现之一,离不开想象的支撑。一是,立足词语,理解与想象结合。如在《开满鲜花的小路》课文中,理解花朵簇簇,就需要想象画面。二是,挖掘留白,描述与想象结合。“最美路径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很好奇这一点,但是文中只有两个词语“有宽有窄”“优雅自然”,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成了一个留白点,要求学生先想象后描述,感受路径之美。三是,紧扣主旨,体悟与想象结合。课堂上要多创设表达的机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和时间,同时教给创意表达的方法,这样才能致力于学生高品质高层次思维的培养。
四、深于思辨,引发认知冲突,培养良好思维习惯
思辨就是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在比较中找到正确的说法;以矛盾的视角看问题,在矛盾冲突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批判性思维判断观点和事实。我们要培养的逻辑思维的两大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两种思维都需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刨根问底,不断追问。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将如何选择与自己的生活关联,在生活语境中进行思考和判断。思辨不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在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反思、完善自己的思维,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思维的提升要在文本相互关系的优化中,辩证的、螺旋式的发展和提高。这一处的思辨需要学生对全文中有关联的信息进行再甄辨,分析,整合。学生在具有真正意义的任务活动中探究性学习,打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积极建构个人认知结构。让学生带着挑战性的任务,安静地做着战胜挑战的努力。
培养高阶思维的课堂要把教学的重心定位在阅读思考和交流互动的过程上,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打开学生的分析、评价、创造之窗,教会学生分析、理解、创造性表达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反复深入的阅读、思考,找出矛盾的根源所在,亲身参与到把问题弄懂、把知识建构起来的学习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