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黄田的第6个学期,也是最后一个学期。带忆恩养伤归来,学期已过半。吴老师邀请我给紫藤班上手工课,带他们感受刺子绣,还有6周的时间,虽略有压力,还是欣然答应了。
第1个手工,以刺子绣的历史作为引入,带着孩子们感受缝直线,练习针法。对于缝的直否,不作要求。更多的是观察他们的能力,感受他们的状态,建立连接。他们有的缝成了杯垫,有的选择做沙包。
印象深刻的是演示、发放过材料,班级里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专注地做自己的工作。好几位孩子因为太用力,会扯断线。当他们换线的时候我会轻声提醒,轻轻地拉出来。孩子看着我说:“是的,老师,我太紧张了。”那一刻我看到一张紧的脸,一个大大的紧的身体。因为这份看见,我心疼了一下,这就是孩子的状态啊,他多么努力甚至用力地生活着。手工可以让他沉浸其中,慢下来回到自己。当第一个作品完成的时候,我看到他们的欣喜,也听到那个大男孩表达自己的成就感。
第2个手工,我想设计一个适合他们能力的图案,不能太复杂,但又能体现出刺子绣的针法,最好是分两步,对于程度好的孩子还可以继续第三步或者第四步,有深入的空间。我琢磨了好几天,几次尝试进行不下去。又来回看书做笔记,记录下有感觉的图案。最后选了一个夜晚尝试,最终创作了下面的图。那天晚上的摸索尝试,有一气呵成的感觉,体会到了刺子绣的魅力。大部分孩子完成2步,绣出十字花即可,能力强的孩子可以完成4步,绣出更饱满的花样。设计课程虽有困难,却也是享受的。
上课颂词结束后,我给孩子们展示图案,让他们围拢过来,我来演示如何下针,第一排演示完再发材料分小组教学。感谢王梅老师和卢老师的配合,使每位孩子都能被顾及。
我陪的其中一位孩子是班级新来的孩子,也是第一次参与手工课。这节课准备的材料是餐垫,比第一个手工大很多。一开始她说了很多遍“我不会,老师帮我缝”。我陪着她缝,帮她确定下针位置,很快她就理解该在哪里下针了。缝了一排发现她对自己要求很高,稍微有点不直,就要拆掉;双股线的两股线也不能扭转,有一点扭了都要拆掉。我意识到现在的材料以这种标准来缝,对她来说太大太难了,于是做了两点调整,1.线换成单股2.材料剪小,剪成杯垫大小即可。她一遍遍问同学们的也要剪吗?老师的也要剪吗?我跟她解释:“老师和同学们的第一个作品都是小的,你的第一个作品也要先缝小的”,她接受了。一开始我陪着她缝,后来她自己很清楚下针位置了,我帮她抻着布缝,偶尔提醒,更多的是陪伴,当她重复说“老师我不会缝的时候”,我会一遍遍回应:“你会缝,看你缝的多好”。再后来她可以独立缝了,缝的时候不再着急,是享受的放松的。孩子的成长真是让人喜悦,当她的图案完成,看到她灿烂的笑脸,感受到了那份成就感和成长的快乐。
另一件让我特别激动的事:有一位孩子在这节课上掌握了连缝的技巧。第一个作品,我看到他很认真地一个点一个点在缝,因为完成得早,第二个作品我尝试让他自己用模版画点为自己准备材料。我教他一只手按压住尺子,另一只手用高温消字笔画点,这个过程中看到他的努力认真和用力。我提醒他不用那么用力,轻轻地转两下就可以画出来。今天缝第二个作品,看演示他大概理解,有时候能缝得很标准,有时候缝的歪歪扭扭。对于这种很努力的孩子,我在感受对他的要求应该到哪一个尺度,因为平时没有陪伴他们,我悄悄地跟陪伴他的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不拆,继续往下缝。他每缝完一排我都会关注,欣赏他这一排缝的特别好的那几针,下一排照着那几针来缝。下一排的开始我会再演示两针连缝,后来发现他越缝越好,越缝越直,而且掌握了连缝的技巧,真是让人惊喜又赞叹啊!
明显可以看到孩子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喜悦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
这是另一位孩子的作品,记得他第一个作品着急想要快点做完,开始第二个。于是缝底布的时候缝得潦草,几次要求他重新加固。今天王梅老师陪着他,一针一针不紧不慢地缝,看上去他有点压力,但正好磨磨性子,作品真是亮眼,总结欣赏作品环节有孩子给予了欣赏。
这位孩子,她开玩笑地说一句话,能引起班级一阵动乱。但是做手工的时候,她安静地投入其中,只在换行或换线的时候来找我看一下。缝的又快又好。有时候她会问我:“老师,谁缝的最好?”我会欣赏她的作品,也告诉她每个人都很努力。她很喜欢手工材料,有好几次我的笔芯或者漂亮的线会突然消失,这个时候班级的老师请大家闭上眼睛,请她用魔法帮忙变出来,她虽然不太情愿,但是总会变出来。
还有两位孩子,我知道看似简单的缝直线对他们来说其实是不简单的,经历了很多次退针拆线的过程,他们都很努力地在做。当老师提出单股线容易拆,要不要换单股时,孩子拒绝了,他没有选择更简单更容易的,因为他也听到老师说双股线缝出来的作品更饱满更好看。感受到孩子们知难而上的精神,为我们的孩子点赞!
今天增加了欣赏作品的环节,每个人说说最欣赏哪个作品,看到别人好的那一面,给予鼓励。感觉很好,欣赏和总结环节是非常重要的,看见自己,也看见别人。
第二节手工课结束的时候,我心里有些激动,孩子们的成长让我激动、喜悦、赞叹,也深受滋养!感恩每一个人的付出和创造,谢谢你们!
3.端午节快要到了,端午庆典的前两次手工课,我们做了葫芦香包,编了五彩绳。我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增加了端午童谣,五彩绳的由来,作为引入。
关于香包,我看了三种方案,吴老师说这学期讲了葫芦的故事,于是定为葫芦香包。这次手工,增加了回针的学习。香包做出来,真是太喜欢了,简直爱不释手。后来又在次周的上午带青葵班的孩子们也缝了自己的专属香包。这个过程中我看到青葵班有几位孩子手工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
编五彩绳:我很喜欢蔷薇老师去年教我的编法,规律中有变化,变化中有规律,我给它起名为:弹琴编法。去年小班的孩子完成得很好,今年我看到忆恩也编的很顺,决定就用它了。课堂一开始,我演示完,孩子们懵住了,感觉空气都愣住了。于是我让他们一个一个先过关再领材料。领回去材料,依然需要配课老师的小组教学辅助。每个小组都在教学,教室里略吵,我心想会不会选的太难了。听到有孩子跟小组老师说:“老师,你的手指好灵活,我的好笨拙”。又过了一会,他们都学会了,我心里舒了一口气。有一位孩子,来上学的时候有情绪,不看演示自己在那趴着,等大家都回去了,我跟他说:这个好难,你愿意来试试吗?他很好奇,默默地坐了过来,没想到他简直一看就会,很快就上手了,领材料,专注地编了起来,我看到他从情绪里出来了。一个编好,又给爸爸编了一个。我挨个去观察孩子们编五彩绳,他们的手指越来越灵活,听到那个自称笨拙的孩子,一边编绳,一边说:“我太爱自己了”。这就是我想给他们的体验。还好,有惊无险。
天热的时候,吴老师带着孩子们上午最后一节课继续缝餐垫,端午庆典之后的手工课,也留给餐垫来收尾。最后一节课,我带了艾叶,有几位孩子装在里面做成了香垫。有的孩子能力特别强,可以缝完4步,但是后面请假了。我想如果时间再充足些,大部分孩子是可以完成4步的,不过大家都完成了两步。孩子们能力不一,拆拆缝缝确实不容易,我听家长说在家的时候孩子不同意她帮忙,他在困难中坚持自己做,肯定收获了宝贵的品质。最后一节课,孩子们进度不一,有孩子完成了,吴老师就带着他们编绳子,让我可以指导没完成的孩子,感谢吴老师及时又恰到好处的支持,让课堂秩序很稳定。
最后一节手工课的最后20分钟,我们把所有的杯垫餐垫摆好,大家一起来欣赏作品,看看这段时间我们的成果,彼此欣赏。也请他们分享手工课上的感受,作为这六节课的总结。我听到好几个孩子表达喜欢上手工课,享受手工时光,有的孩子很盼望上手工课,我想这就是手工的魅力。孩子们,谢谢你们,让我看到那么多闪闪发光的品质:热心、真诚、努力、专注、纯真、坚韧、学习力……谢谢所有配课老师们的陪伴和支持!谢谢家长们的配合支持!
张瑞雪202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