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这个系列文章,在常识意义上使用“绿色”这个词,来代指组织的活性、柔性……Frederic Laloux在《重塑组织》一书将组织划分为红、琥珀、橙、绿、青五种颜色。实际中,颜色的划分并没有那么简单。在这个系列中,将5种颜色借用并缩减成橙(含红、琥珀)、绿(含青色)两种,对应于组织的刚性、柔性两种属性和成分。---------------------------------
一、在刚性和柔性之间
自组织的本质,是希望以组织的动态重构或变迁,来增强组织柔性。组织的重构,是有成本的,容易得出如下看法:
1、自组织的边界,在组织变迁带来的收益和成本的平衡临界点上,边际为0处。
2、这个临界点,也是组织刚性和柔性的临界点。
3、承上,显然这是一个连续、灰度的量化问题,是一个度,不是非黑即白的0、1问题。
二、自组织的两种启动方式
自组织的目标,是在动态中寻找组织的最优状态。自组织和柔性带有强烈的手段意味,通过增加组织柔性、改变组织方式来优化组织效能。有鉴于此,有两种典型启动导向:
1、组织效能很好,但希望更好,是改良导向。改良宜小步走,循序渐进。
2、组织效能很糟糕,希望转好,是问题导向。问题导向就要从问题入手。
承上,我们看到自组织启动的两种典型方式:
1、从试点开始,小步走。一个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一个超大规模和范围的在政策引导下的自组织活动。
2、从问题入手。从问题分析和诊断入手,再针对问题来探讨何种组织优化方式更有利于解决问题(并不一定是采用自组织)。
无论哪一种,都需要缜密、谨慎的工作展开。
三、自组织的手段性
但即便从纯组织角度需要适用“自组织”,其目的也不过是:人畅其心、人尽其才、才德配位、阵型合理。自组织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本身。
四、从观念、实践和工具三个层面,看自组织
观念层面:
狭义意义上的自组织,比如“圈子”、民主的参与式决策……,它的应用是相对受限的。
广义意义上的自组织,包括分布式决策、团队式工作、离散型组织……无处不在,只是我们需要对它有更多的重视,这本身就是政治学、制度经济学、机制设计和博弈论……长期研究的问题,只是这一问题在最近进入了中国的管理圈子而已。在这个意义上,在其他基础学科中,有非常多的成果是可以直接移用或借鉴的。
实践层面:观念和实践合一,广义意义上的自组织实践无处不在。强调这一点,是为了避免把“自组织”狭隘化。
工具层面:全球范围内企业界的“自组织”实践,提供了非常多的好的微观工具、方法、模式和案例,对于中国企业的组织优化,是有极大启发、借鉴和拿来的价值,可以极大提升组织变革的效率,值得高度重视。但也不能盲目照搬,要善于甄别应用。
这些都是永远正确的废话,但实操中因为忽略这些而带来的教训,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