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学苦行僧

        一条条乡间小路,将广阔平整的田野,分割成一块块条形或方形,极其规则的农田。而这一条条小路,又统进宽阔的,村村相通的大路。在这些大小道路的两旁,一排排茂密,高大的道旁树,为过往的行人遮阳挡雨。这些树,大部分是栽种几年便会绿树成荫,长势很快的白杨树。

        我和父亲站在自家麦田的田埂上,就像老人看着自家的孩子一样,一脸满意的笑容。眼前满是金黄色、快要熟透的麦子。今年麦子的长势很好,麦穗足有一柞长,又是一个丰收年啊。在这黄色主宰的田野,一行行乍眼的绿色杂草,将这大片大片的黄色,分割成一块块独立的、界限分明的麦田。而这些绿色的杂草,在广阔的黄色海洋中,显得是那么地势单力薄,仅仅只能算作是点缀。但就是这些极其微小的点缀,却为成熟的、一望无际的、黄色的麦田,增添了无限的青春活力,显得格外精神。这些绿色杂草,就是各家麦田分界畔上,最明显的区分标志了。从这些绿色分布就能很清楚的区分各家麦田了。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摘下一颗麦穗,放在手心里揉搓开来,看着吹掉麦芒和糠皮的麦粒,胀呼呼的,还有些嫩绿。听父亲和邻家谈麦子的收成和成色,才知离麦子成熟,还欠一点点火候。再过几天,麦田里便会镰刀闪闪,人欢马叫了。

      麦客,从遥远甘肃的贫穷农村,手拿镰刀、肩背铺盖卷,或兄弟、或父子、或叔侄、或同村同乡、或是夫妻一同搭档,怀揣着来时的单趟路费,赶在关中麦子成熟的前一两天到来。从北向南,从东向西,挨村挨乡的一路收割。在这农忙的时月,他们会挣下一笔不菲的、艰辛的收入。一直以来,年年如此。

      夏收,也称为龙口夺食。那是因为在麦子成熟的几天里,必须尽快将麦子收割,不然熟透的麦粒会脱落,将直接影响到麦子的产量。而当时,在农村未实行机械化收割的时月,各家各户都会雇麦客,尽快收割。在那段时间,麦客会集中在自强路天桥半坡的路边,成堆成堆的,等待着雇主的到来。而一少部分麦客,会到我们村口大明宫供销社的房檐下,为的是能抢到来早的、或能给上高价的雇主。而我们也会到这两个地方雇佣麦客。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就领着麦客直接进到麦田,指认好自家麦地的分界线,麦客就开镰割麦,我们则回家为麦客准备饭食、茶水。

        这些从贫穷地方来的麦客,大多是身强体壮,干活麻利的男人。干起活来不要命,一天恨不得能割两亩地麦子。快到饭点时,主家会肩挑扁担,一头儿挑着平时挑水用的,装满面食的铁皮大桶。面食大多是旗花汤面,也有酸汤面或清汤面。另一头挑着盛满白面蒸馍和碗筷的竹笼。一只手扶着扁担,另一只手提着一大罐沏好的,浓浓的茉莉花茶。有时小孩子会跟在大人屁股后边,提着盛满茶水的大罐,随着到地头。

        从家里到我家麦田,要走上半个多小时。到得地头,父亲放下扁担,一手拿草帽向脸上扇着风,另一只手抬起,用手擦着脸上、脖子上的汗水,喊着正在烈日下低头挥镰、汗流夹背的麦客。麦客会扎捆好手中的麦秆,顾不得擦去头上、脸上以及脖子上的汗水和污垢,快速地到地头小路树荫下,接过父亲为他们盛好饭的大碗。或站、或蹲、或干脆直接坐在地上狼吞虎咽,无需丝毫的谦让,也无需客套的招呼。但这一切,在当时看来却是那么的自然。我也曾经历过那贫穷饥饿的年代;也曾有过看到白面蒸馍,便会条件反射般的吞咽口水的经历。但从未看到过眼前这惊人的场景:这些麦客就像饿了三天未进食的猛兽,一手端着大搪瓷碗,手心里夹着白面蒸馍,一手捉着竹筷。大碗送到嘴边,竹筷从碗里拨着,大口地吸食着连面带汤的旗花面。三两口后,再大口的咬食着白面蒸馍。一个近乎半斤重的大蒸馍,不消四五口便没了。面食和蒸馍,在他们嘴里,似乎都不大经咀嚼,便囫囵吞枣般吞咽下去。他们顾不得父亲在旁”慢慢吃,不急,喝口茶”的善意提醒。我站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甚至想要发笑,但还是忍住了。这些麦客简直就是一群饿狼,一群抓到羊就不撒口的饿狼!不大一会儿,一大铁桶的旗花面就见底了,一竹笼的白面蒸馍也没了。我心里暗暗算了一下,这些麦客一人吃掉了三碗面,四五个白面蒸馍,放在今天,就是四五个大小伙的饭量!我的乖乖,惊得我直吐舌头。

        用手擦擦嘴角的饭渣,一个个直起腰打着饱嗝。端起盛满茶水的搪瓷缸子,一仰脖,一大缸茶水就灌进了肚子。这哪叫喝茶?简直就是饮牛吗!在父亲”吃饱了吗”的问声后,他们这才顾得上和父亲闲聊几句,”今年的麦子长势不错”,”这几天天气好,要尽快收割”的话,紧跟着又会问道,”你这旁边没割的麦子,找到下家没有?你给咱说说,让我们割吧”,”看还有谁没有割麦子,给咱问问”之类的话,而父亲也应承着。三五分钟后,年龄稍长点儿的麦客会对同伴说,”开始干活,赶天黑前把这块儿麦割完”,就拿起起镰刀,精神抖擞的进麦田了。

        快要到天黑的时候,我又随着父亲来到地里。看着麦客割完最后一摆麦子。我家的自留地不多,只有一亩八分地。青壮的麦客一人一天可割七八分地,稍狠一些的能割到一亩多点。割倒扎捆的麦子,在地里堆成好几垛,等待着第二天往打麦场搬运。或用人力架子车、或雇村里的拖拉机。然后就是打麦机忙活了,再晾晒,入仓。

      而麦客,在晚间又一顿狼吞虎咽后,还会乞怜般向主家多要几个白面蒸馍,以防天气变化无活可干时食用,一般主家都会给的。在千恩万谢后,接过父亲递过的割麦工钱,又不免说一些”你们家的饭食很好”,”你们人真好”,”你们家的孩子真聪明”之类的客套话。然后背起铺盖卷,拿起镰刀,与我们告别。再次来到村口供销社的房檐下、或自强路天桥半坡的路边露宿,等待第二天雇主的到来。有时也会随着村子里麦子还没割的主家引领,晚上歇在主家院子,或直接到主家的麦田地头歇一晚。天快亮时,便开镰割麦。

        遇到下雨的几天,麦客或坐或躺,蜷缩在房檐下的墙根下,内心祈盼着太阳早早出现。有时一二天,有时三四天或更长。这几天,怀里揣着的白面蒸馍,便是他们唯一的口粮了。

        割完我们附近这块的麦子,他们就背起家当,向着下一个乡、县……一路割着,直到全部的麦收结束。

        后来,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普及。麦客,这一延续千年的苦力行当,也逐渐消亡了。但是,麦客,这一原始劳动阶层的曾经存在,却会永远的,以文字或者影像资料的形式,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二0一九年十月五日马浚于听雨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又到了一年麦黄的季节,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我们随处可见收割机器的身影。比起00后,作为见证中国农业机械化变迁的一代...
    倩梦飞扬阅读 758评论 0 4
  • 文/王宁子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每逢五月下旬,来之甘肃陇东定西、陕西商县的成千上万条汉子,他们头戴草帽,用镰架子挑...
    王宁子阅读 4,765评论 75 77
  • 麦客,从祖老八辈子,就在麦黄时节象布谷鸟一样出现。 麦客!为关中川道麦收和关中父老乡亲的生计以及中国历史发展轨迹上...
    陈仓蚊龙阅读 929评论 32 13
  • 作者:任争气(醉美古都) 记忆与年龄和时代密不可分。麦客,有着绝对的时代印痕,在给自己挣得一份收入的同时,传递着一...
    醉美长安阅读 4,379评论 64 186
  • 袁方 夏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杨村人最繁忙的季节。忙到什么程度?用杨村人的话说就是“提起裤儿揣不着腰”。所以...
    袁方童鞋阅读 3,928评论 3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