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教案
2019年10月25日,我上了入职以来的第三次成长课,本次成长课的主题是循环小数。在最开始备课的时候我首先查阅了青岛版教材、教师用书以及人教版的课件和教案,梳理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学生在上完本节课能够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认识循环节,掌握循环小数的两种表示法,初步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知道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
确定教学目标后,开始设计教学过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循环小数意义的理解,因此课堂开始时通过讲“老和尚与小和尚”这个故事让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循环,然后让学生通过寻找身边的循环现象感受到循环就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为下面学习循环小数做铺垫。
了解完循环现象后,学生通过一个情境问题的解答计算得到了一个循环小数,通过让学生观察竖式计算过程及计算的结果,引导学生发现余数中有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商中的数字从某一位开始也有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紧接着从另外两个算式中学生发现余数中分别有两个和三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商中的数字从某一位开始有两个和三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在这里教师通过适当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发现余数不断重复出现是商中的数字不断重复出现的原因,从而掌握判断一个除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是不是循环小数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找到三个算式商的共同特征,总结循环小数的概念: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在前面的算式中学生能够用数字加省略号的形式来表示循环小数,教师通过询问学生有没有更加简洁的方式表示循环小数引出循环节的学习以及使用一个循环节加圆点的方式来表示循环小数。然后通过一个商为有限小数的算式和一个商为无限小数的算式引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学习,并让学生尝试用韦恩图表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和循环小数的关系。最后通过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二)试课
在确定第一版教学设计后,我开始了第一次试课,这次试课基本成功按照第一版教学设计讲完,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小数除法的练习并不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但本节课涉及了多个小数除法竖式的计算,学生在计算时所用时间较长,影响了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学习;第二、学生在结束一个概念的学习后没有相应的练习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三、本节课学生一直在做计算,学习的积极性很低。针对第一个问题,在和盼盼沟通后,我们认为本节课重点在于学生对于循环小数的理解,所以决定只选取一个算式让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其他的算式通过计算器进行计算,从而学生能够更快的根据计算结果发现循环小数的特征。
在第一次试课结束后的当天,下班从学校回宿舍的路上,不自主的想起了成长课,这一节课我上的是概念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概念课相对会枯燥一些,没有解决问题那么有吸引力,那怎样才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呢。脑海中突然萌生出一个想法,能不能用讲故事的方式把这些概念给串起来呢,确定了这个思路就开始着手构建故事情节,对于一些理科生来说,这个过程是最煎熬、最困难的,除了要求故事本身能够吸引同学外,还要使编写的故事能够符合循环小数的特点,经过构思,最终确立了以身怀“循环节”绝世武功、能够长生不老的循环小数为主角的仙侠故事,将本节课所要学的概念融入到故事情境中。
第二天,按照前一天晚上重新修改后的教学设计开始了第二次试课,这一次试课相比第一次课堂效果提高了很多,大部分同学能够跟随我创建的故事情节去探索,而不是像第一节课那样仅仅是通过枯燥的计算来发现规律。第二次试课总体来说是成功的,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故事如何与知识有效结合方面还有很多细节不够完善以及没有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针对这些问题,季老师给了一些针对性的指导,比如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发现和总结循环小数的特征,进而让学生提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三)成长课后的反思
针对前两次试课自己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其他老师提出的一些建议,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完善,开始了正式的成长课。
本次成长课结束之后,与其他老师进行了评课交流,总结了这节课存在的几个问题:第一、关于循环节概念的学习处理的不够好,在讲解完循环节概念后直接让学生做练习,会发现有部分同学没有理解概念。虽然循环节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但是数学概念相对抽象,在讲解完循环节的概念后可以通过举出几个例子来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第二、本节课的时间紧,导致很多地方的细节处理的不够好,比如在总结循环小数概念,学生总结的语言不够准确,教师应该慢慢引导学生用规范的准确的语言总结,但是在这里为了能够在下课之前完成本节课的内容学习,教师帮助学生修改了表述语言,实际上循环小数的概念还是由教师提出的。第三提出的问题不够准确,没有让学生回答出教师想要回答的内容。
本次成长课结束后,自己对于本次的成长课有几点反思:第一、作为数学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对于学生严谨的学习数学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要求学生要用规范、准确、简洁的语言解释数学名词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语言上的一点误差可能就会造成他们对于概念的错误理解,因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首先必须保证自己在课堂上用规范准确的语言去讲解,才能保证学生养成用规范数学语言的习惯。
第二、老师提出的问题要简洁易懂,同时要具有思考性。在数学课堂上,我们提出的问题没有同学能够准确回答,很多时候是因为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不够准确,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老师的预想有偏差,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多思考多准备课堂上如何提出准确又有思考性的问题。
第三、如何让学生更有兴趣的去学习数学。作为老师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知识,那么听众很难能够集中注意听你讲下去。本周末参加了一个培训,又重回了当学生的感觉,深刻体会到坐在座位上坚持40分钟专心致志听老师讲课是多么的有毅力,所以课堂的趣味性也是决定学生能够认真听课学习的重要因素。但是准备一节整堂课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环节是非常困难的,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打磨修改,这也是困扰了包括我在内的一些数学老师的问题。通过这次成长课,我觉得每节课有一个环节能够非常吸引同学就会让他们对数学课印象和兴趣有很大的改变,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情境来引入或通过一个好玩的游戏来帮助他们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等等,这一个环节可能就会让他们对于数学课有了一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