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青一
几天前,我搭车去往朋友的艺术中心。目的地离我的出发地大概20多分钟的车程。落座后,平台的司机师傅如常地问我手机后四位号码。
听他的普通话讲得非常好,完全没有白话的口音,我便和他聊了起来,从“是哪里人”到“为什么在做网约车司机”,我们聊了一路。司机师傅99年大学毕业,当时是作为管理层来到广东。网约车司机只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从之前的工作岗位退下来后,他还在做的另一件事是:帮助解决家庭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前一段时间,因为一场活动,我认识了一位本省知名国际艺术高中的招生主任。在我们聊起现在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他说“现在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值得关注”。而之前提到的这位“司机师傅”,在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个事业上,已经付出了三年的努力。救助的方式主要是教育家长:设计了一系列针对青少年家长的培训课程。
他说到的一些关键点值得思考:“孩子的心理问题一部分原因要归于家庭教育、家长的不在场和不懂得方法。”“这不容易。是一件不好做的事。很多家长大部分精力用在奔波事业上,为家庭提供物质支撑。对于孩子的教育和心理健康并没有太多认识。所以就出现了‘只有发现问题后才开始解决问题’的现象。”
无独有偶。近日和媒体的一位朋友聚餐,她也提到目前学生们抑郁问题很严重,自残的状况频发等现象。可能主要的原因来自于课业重、升学的压力以及得不到应有的关爱。以我当时所在的城市为例,高中的录取名额有限,学校的招生名额大概只能满足40%学生的升学要求,那么剩余的孩子怎么办呢?为了能够挤进40%的比例里,孩子们除了学习大概没有其他快乐可言了。说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有一丝沉重。
对于升学问题,家长们可以选择其他路径,比如读私立学校或者干脆出国学习。但是,孩子们的人格发展是否健全仍是一个需要被重视的环节。无论采取哪种继续学习的方法。毕竟,我们需要的是人格健全的孩子,并非机械的知识储存器。
这之后,我专门去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官网上查相关的信息。我看到这样一些重要事实,是关于青少年精神卫生的。如下:
这些事实正是前面不同际遇里,我们谈到的同一个问题:孩子的精神健康。最后一条尤为重要:如果得不到解决,其后果会延续到成年期,损害身心健康,并限制成年后过上充实生活的机会。
这当然不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该问题的陈述中,还指出:“青春期是发展和维持对精神健康至关重要的社交和情感习惯的关键时期。这包括采用健康的睡眠模式;定期运动;发展应对、解决问题和人际关系技巧;并学会管理情绪。家庭、学校和更广泛的社区所创造的支持性环境也十分重要。据估计,全世界有10%-20%的青少年有精神卫生疾患,但未得到充分诊断和治疗。”
情绪障碍、儿童行为障碍、饮食失调、精神病、自杀和自残、冒险行为可以概括为引起精神卫生的一些因素。
其中情绪障碍在青春期最为常见。
“除抑郁或焦虑外,有情绪障碍的青少年还可能会过度烦躁、沮丧或愤怒。疾病症状可能表现为多种情绪障碍的重叠,伴有情感方面的快速骤然变化和情绪暴发。年幼青少年可能还会出现与情绪有关的身体症状,如胃痛、头痛或恶心。“
“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是15-19岁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第四大原因,10-14岁儿童疾病和残疾的第十五项原因。焦虑是15-19岁青少年疾病和残疾的第九大原因,10-14岁儿童疾病和残疾的第六大原因。情绪障碍可能严重影响到学业和出勤等。逃避社交可能会加剧孤立和孤独感。更糟的是,抑郁症可能导致自杀。“
其次是饮食失调。
“饮食失调常见于青春期和青年期。对女性的影响比对男性更为常见。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等饮食失调的特点是不良饮食行为,如限制能量摄入或暴饮暴食。饮食障碍对健康有害并且经常与抑郁症、焦虑和/或物质滥用并存。”
第三、自杀和自残
“据估计,2016年有62 000名青少年自残身亡。自杀是大龄青少年(15-19岁)的第三大死因。世界上近90%的青少年生活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国家,超过90%的青少年自杀者来自这些国家。自杀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有害使用酒精、在儿童期受到虐待、求助被污名化、在获得医疗及医疗手段方面遇有障碍。通过数字媒体交流自杀行为是该年龄组遇到的一个新问题。”
第四精神病。
“包括精神病症状在内的障碍最常出现在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精神病症状可能包括幻觉或妄想。这些经历会严重损害青少年参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并往往会受人鄙夷或人权遭受侵犯。”
第五冒险行为。
“物质滥用或性冒险等与健康有关的许多冒险行为都始于青春期。冒险行为可能是应对精神卫生问题的无益策略,并可能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在世界范围内,2016年,15至19岁青少年大量间歇性饮酒的发生率为13.6%,其中男性面临的风险更高。
使用烟草和大麻是另一个问题。大麻是年轻人中使用最广泛的药物,2018年,15-16岁人群中约有4.7%的人至少使用过一次。许多成人吸烟者在18岁之前抽吸第一支烟。
实施暴力属于冒险行为,可能会增加受教育程度低、损伤、参与犯罪或死亡的可能性。人际暴力在2016年被列为大龄男青少年的第二大死因。“
诚然,这是就世界范围内而言的数据,有些可能距离我们有些远,但是一些普遍的诸如情绪障碍、饮食失调、自杀和自残是我们周遭经常可见的原因或结果。
而在我和司机师傅的聊天中,我也了解到,他们的课程会教导家长怎么留意到孩子的情绪问题,并做好情绪的疏导。
作为从青少年时期走过来的成年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这其中伴随着原生家庭、学校及社会带来的各种影响,有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在成年后逐步意识并掌握到方法之后才能克服的。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帮助下一代年轻人避免一些教训和绕过一些可能的坑。
我想可能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给予爱。
爱是可以化解“疼痛”的最好方式。一切问题我们都可以归结为“爱的离场“。我们日常会因为背负太多社会事务的压力,而容易将情绪带进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中,造成表达的缺失,导致“爱的离场”。而这其实并不是父母的本意。
如何爱孩子?关心,倾听,理解,拥抱,鼓励……多使用一些积极正向的方式,不仅可以拉近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心理距离,还能够培养孩子不怕挫折勇于逆流而上的品质。最失败的养育方式是将孩子与父母的心理距离越养越远。
第二、给予有质量的陪伴。
陪伴是最好的告白。给予有质量的陪伴将给予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营养。很多家庭的成功并不在于取得社会财富或社会地位的多少,而在于家庭和睦,培养出好的下一代。有质量的陪伴可以是一起探索自然,人文历史旅行,读书,游戏……甚至是一起做一道菜。有质量的陪伴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沟通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培养出他们对于父母或家人的亲近和信任感。这一份亲近和信任,会一直伴随他们。倘若亲子之间无法建立起亲近和信任,对于孩子未来的亲密关系和家庭建设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绪来袭,不同人的处理方式会带来不同结果。从父母做起,当问题到来时,不是抱怨或者情绪宣泄,而是内心沉稳,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别小看这一点。未成年的孩子会将看到的一切记录在脑中,并习得。当父母不知道孩子为什么会有一些极端行为时,往往忘记了反思自己的处事方式。
如果在日常注意自己的言行,并且积极努力的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他们在遇到问题时会懂得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办法来解决处理。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场经验的传递。
写在后面
当我要在公众号发送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弑母案宣判的时间。曾经是人群中的佼佼者,入学国内知名大学的当事人,应该不会有人怀疑他的智商和知识储备,但是正是这样一个人亲手将母亲杀死,并做出之后的一系列的惊悚行为。他一定是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并且没有时间和机会恢复。
记得有一句话说:幸福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青春期的孩子们。希望有更多的幸福,少一些不幸。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