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情调》第一章:教育的敏感和机智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作者通过讨论“教育者”中校长应当如何处置一个调皮的学生,两位“心理医生”对小丹尼进行心理测试的方式进行了对比,不同的“父母亲”采取不一样的方式培养训练孩子拉小提琴这三个故事,提出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就是在迎接这样一个挑战,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作为教育者,无论我们的举动多么充满善意,我们的言语和行动所表达的情境仍然可能与孩子体验到的那种情境根本就对不上号。”从这句话中我感悟到了:教育,不能“自以为是”,要站在孩子此时此刻的体验去评判教育是否恰当、合适。教育,要打破成人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好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技术的娴熟运用,更重要的是情感性的融入。“世间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孩子,孩子们也不可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去体验相同的情境。”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当我们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它就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后面还讲了一个捡海星的人的故事来说明关注孩子的独特性的重要性。面对“你不觉得这样无济于事吗?只帮助一个是没有用的!”的质疑,帮助海星返回大海的人回答道:“但对这个来说是有用的。”对于教育人来说,面临问题重重、缚手缚脚的教育现状,我们不能说“等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时,我们才行动”,这样永远都等不来那个美好而理想的时刻,我们要立足现实,主动作为。尽管难以改变全部,但亦要从能改变的个体或局部做起,在具体情境中培育和保持教育敏感性和机智,这是教育人的良知和责任。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有人与人之间的爱与情感,还要爱我们所教、所学的内容以及教和学的方式,乃至于我们所处的世界的方方面面。这爱和情感是包容的、慈悲的、博大的,同时,又是相当理智的,基于道德的。
2023-02-2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文/李现风 读书是教育者的根,根不朽,教育的干就茁壮,教育的枝叶就繁茂。我感觉张老师的这个比喻非常的贴切,读书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