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是一个勤奋的人:
大学期间,我是那个早早到教室,坐在第一排,很认真地上每一节课,记好每课笔记,天天上晚自习的女孩。然而我并没有成为想象中的学霸,却成了学渣,现在大部分专业知识已经交还给了老师。
出来工作后,我成了一名工程师,每天早早的到实验室,常常加班到很晚才回到家,但是却绩效平平。
我就是那个看起来很努力,但是成绩一般般的人,我一直在想我的问题出在哪里。
进化营的求学课,就像一场及时雨,把我浇醒。
在这八天的时间里,我们学习了《高效学习》这本书和猫叔的两堂求学课。同时我听了两本求学方面的书籍《认知天性》和《怎样才是最好的学习》,从而对求学有了全新的认知。
原来这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并没有学会学习。
之前的学习中,存在着很多误区。
001 反复阅读、画重点、做标记。
我总想着花时间把书进行反复的阅读,画上重点,做上标记,觉得只有这样书上的知识才能被记住,成为自己的东西。
然而研究表明,这种反复阅读、画重点、做标记的方式,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降低学习的效率。
因为脑子潜意识里面把记住、弄懂的任务,交给了笔,它便放松下来了。
这种学习看起来很充实,但这种充实只表现在了手上,其实脑子是很轻松的。而有效学习,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跳出舒适区,去挑战自己的顶点,才能真正有所突破。
真正有效的学习是这样的:
首先,要真正地理解。
可以用一下方式:
把书中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看完书以后能做些测试题检测自己是否真的已经掌握。
或者去跟别人分享自己的领悟,教会别人。
还可以用以下方式深挖:
针对一个问题反复得问自己为什么, 让自己进入深入的思考模式。
用类比的方式,让自己更好的理解,一个复杂的问题。
用假设、推理的方式,让自己对一个问题进行深挖。
所有这些,都跳出了脑袋的舒适区,让脑袋充分的运作起来,去理解,去突破。
其次,要应用。
把学习的知识用起来,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比如学习英文,仅仅只是学习而不适用,是每什么动力的。
本科有些女孩学英文学得特别好,就是去看美剧,对自己痴狂的电视剧,去除中文字幕一遍遍看,为了能听懂,就会特别集中注意力。用英语看美剧,既是应用也是一种学习。
002 一想到学习,就是看书。
看书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只有辅以其他的方式才能高效。
上课就是一种好方式。
真正好的课程,能把某个主题的知识点总结的特别好,让学习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自己少走弯路。
猫叔说,少走弯路就是快!
我一直在给小朋友讲绘本,但一直只是漫无目的地讲,看到好的绘本就买来讲。
直到前一段时间,我在得到上订阅了一各绘本阅读课,也就两三个小时的课程。听完了以后,我才对绘本阅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原来阅读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让小孩更好地自己去读。
原来阅读可以培养是孩子全方位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对语意的理解能力,还是培养高情商的重要方式。
里面还介绍了很多绘本,不仅有针对性,还大量节省了我挑绘本的时间。
003 以为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
自顾自地学,是一种低效的方式,学习需要强反馈,只有在不断地反馈改进中,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所以向牛人学习,更好的是,找到专业领域的牛人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牛津大学是世界上著名的学府,它培养出了大批顶尖的人才。那里的学生从大三大四开始就安排导师,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老师会对他们的论文进行不断地深挖,直到他们汗如雨下。
正是因为这种一对一的指导,才培养出众多优秀的人才。
而我一直是自顾自努力自嗨的方式在学习。
既然以前的学习有如此多误区,今后的学习就要更正过来。
001
以后的看书学习不再进行画重点做标记,而是在学完后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理出各种逻辑关系,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并尽可能分享出去。
002
上相应的专业课程,找到亲子教育领域优秀的课程进行学习。
003
像牛人学习,进行一对一的反馈。我终于跳出来这一步,开始进行为期一年的,一对一的语音写作训练,相信有强反馈,我才能走得更快。
突破舒适区,跟以往地低效学习说再见,希望自己在学习精进的路上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