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作就好比是放风筝,既要放,更要收。
先放任情感自由挥洒,再用理性梳理调整。在创作的过程中,作家要在放任和控制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就像风筝随风飞舞,那根线也要顺势而动,需要时放一放,必要时收一收。
2.写作冲动是完成一篇作品的前提,这种写作冲动与性冲动无异,都是源自于人体内某种自发的动力。
这种最原始的创作冲动可以让作者暂时卸下心防、放松身心,忘掉写作的条条框框,进入一种非理性的高效写作状态。
3.一篇成功的创作并非单纯是作者失去理智的情感宣泄,还要让读者能读懂其中的意味,并获得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毕竟,除了我们的私人日记,我们写的所有的作品,都需要读者阅读。
4.艾丽斯认为,要讲好一个故事,既需要感性和激情,更要兼具理性与常识,要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做到自由切换。潇洒自如地宣泄和释放可以传达作者真实的思想情感,是作品生命力的体现,但理性却能让作品得到更好的呈现。
比如说,判断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先撇开思想性不谈,能否恰当贴切地使用词汇是体现作者创作功力的前提,措辞精准才能表达到位。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尽管整篇文章看似写得充实有条理,但依然会让人觉得很平庸。
在词汇的运用上,动词和名词要足够具体,副词和形容词要足够准确,不能滥用指代不明的隐喻或陈词滥调;而在塑造人物的时候,要思考,如果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个人物究竟会发生什么?
从现实中寻找思路,并给人物安排特定的行动和反应,以此来凸显人物的性格。
对于写作者来说,任由思想的风筝自由飞翔并不困难,但在猛烈的情感狂风之下,如何让风筝飞得更加平稳最考验作者创作功力。
创作的过程就像放风筝,知道怎么放,还要知道怎么收,在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中,既要让风筝飞得越来越高,但又不能让它消失于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