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I 阴影里的唐太宗
上一章 I 第二卷 金戈铁马天下秀【二】取霍邑弘基建功
撰文 I 容蓝
【三】困河东兵渡黄河
霍邑既平,目标长安。
长安是美好的,但路途是艰辛的!展开作战图,前方除了临汾郡、绛郡,还有长安的门户河东。
毫无意外,临汾郡和绛郡垂手而得,下一个目标,河东。
此时守卫河东的依然是屈突通,《唐书》中说他是左骁卫大将军,而《资治通鉴》说他是左武侯大将军,我傻傻分不清楚这两个名词到底那个更圆,那个更亮,就以《唐书》为准了,因为我对《资治通鉴》的认为是,他对执政反思的分析,在史书同行中无出其右者,但对史实的深究还是有一定瑕疵的。
屈突通可不是宋老生这种档次,他可算是当时赫赫有名的能征惯战之将,否则杨广也不会委托他和杨侑一起镇守西京长安。
这个时候的屈突通已经是六十开外的老将了。他在隋文帝时已经官拜右武侯车骑将军。到杨广先生执政时,因平定杨玄感叛乱有功,迁左骁卫大将军。
屈突通这个人向来以方正严整著称。他还有个弟弟屈突盖当时是长安县令,当时长安有谚语说“: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可见他兄弟二人的确是德行昭著,受人敬畏。
屈突通为将十分谨慎,在与农民起义军大大小小的战斗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大胜,但也从来没有战败过的将军,深受杨广器重。所以杨广在下江都前,令屈突通率部随代王杨侑镇守长安。李渊举旗造反,杨侑就命令屈突通前往固守长安门户河东。
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李渊兵至龙门,龙门与河东之间只有一个小县城汾阴。可以说此时,李渊大军与屈突通对峙之势已经形成。
李渊屯兵龙门,顿时关中震荡,为了堵死李渊,屈突通将桥梁断绝,不让关中的人前来投奔李渊。但住在黄河边上的人,纷纷乘船来投,前后有数百人之多。
正在这个时候,出使突厥的刘文静偕同始毕可汗的特使康鞘利,带着五百突厥士兵和两千匹马归来。对刘文静的归来,李渊非常高兴的对刘文静说:
“吾西行及河,突厥始至,兵少马多,皆君将命之功也。”
这意思是说,眼看我就要打到黄河边了,突厥人马才来,而且来的马匹比士兵还要多,这都是你谨守命令的功劳啊。李渊为什么这么说啊,因为在刘文静出使突厥时,他曾经交代过刘文静:
“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
显然,这是李渊高瞻远瞩的政治眼光,他知道突厥人是不可深交的,但是基于当时自己的境况,又不得不结交。所以他交代刘文静,结交突厥,不过是扯虎皮作大旗,兵少马多壮声威为要。看到刘文静不辱使命归来,李渊当然是非常高兴。
也是在这时候,一个人的到来让我们洞察到了李渊的忧虑,对前程大业的忧虑。
这个人就是之前在河东照顾李建成等李渊家小的户籍民警和税务征收员任瓌。见到任瓌的到来,李渊向他敞开了心扉:
"隋氏失驭,天下沸腾。吾忝以外戚,属当重寄,不可坐观时变。晋阳是用武之地,士马精强,今率骁雄以匡国难。卿将家子,深有智谋,观吾此举,将为济否?"
任瓌与李渊家的关系应该是非常磁实的,不然李渊当初就不会将家小托付于他,此刻这种心里话也不会跟他讲。
我想任瓌与李渊的关系,应该比与裴寂的关系更加亲密随意,裴寂只是朋友,而任瓌,李渊当他是家人。所以在任瓌面前,李渊坦露了他的忧虑。从这里也看出李渊是一直在盘算着自己的事业是否能够成功,一个老成持重、谨慎细微的人物形象瞬间跃然于纸上。
任瓌虽然之前只管户籍和收税,但是他绝对不是个简单的户籍警兼税务官,他想了想,对着李渊,说出了他的看法:
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汹汹,思闻拯乱。公天纵神武,亲举义师,所下城邑,秋毫无犯,军令严明,将士用命。关中所在蜂起,惟待义兵。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
简单点讲,任瓌的这段话中心思想只有一句话,就是你很牛逼,为什么还要担心自己不行呢?
任瓌的话让李渊彻底的打消了许多不必要的顾虑,他也明白了自己当前的境况已是覆水难收,只有向前,向前,不断向前;只有夺取了长安,才能有一线的希望;只有坐上那个自己梦想的位置,才能够有安全。起兵造反这是一条阳光大道,也是一条不归之路。
面对严阵以待的屈突通,要怎么拿下河东,渡过黄河,成了摆在李渊父子面前的重点议题。
军事会议上,大将军府长史裴寂又发声了,他主张先搞定河东的屈突通后再入关,他认为:
今(屈突)通据蒲关,若不先平,前有京城之守,后有屈突之援,此乃腹背受敌,败之道也。未若攻蒲州,下之而后入关。京师绝援,可不攻而定矣。”
听了裴寂的策略,李世民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兵贵神速,应该趁此机会立即渡过黄河,只有先取得关中之地,才是上策:
兵法尚权,权在于速。宜乘机早渡,以骇其心。我若迟留,彼则生计。且关中群盗,所在屯结,未有定主,易以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克?屈突通自守贼耳,不足为虞。若失入关之机,则事未可知矣。”
站在裴寂的角度,我认为他所提的建议也没什么不对。我们在前文分析过,裴寂是个趋于保守为上性格的人。这种性格的人与贪生怕死有一定的区别,他不会畏缩不前,但是他每前进一步,首先就会思考是否安全,这种人适合守成,而不适合开创。我之前也说过,裴寂是个不知兵的人。既不知兵,那么他的策略就不是走战略,而是凭态势、测人心。
而李世民与裴寂的不同在于,李世民是以兵家之心分析形势,定制战略战术,这显然是裴寂无法达到的高度。
李渊显然也是看穿了这一切的,所以他采取了两从之的策略。这不是李渊耍两面派,而是他也认为,裴寂的策略足以为安保措施,这是他谨慎的性格所决定的,之前攻打霍邑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原因。
纵然策略制定了,但屈突通把桥梁断绝了,要渡过黄河,必须有船才行。这对于他们以骑兵和步兵为主的部队来说,绝对是个难题。
但是否就是李渊有天顾之命,老天爷总是在他为难的时候向他伸出救援之手。八月二十四日,冯翊贼酋孙华、土门贼酋白玄度各自率领部众、钱款和大量的船只前来投奔李渊。这真是雪中送炭,一时间,李渊的部队军威大振。
一切都已齐备,李渊当即命令孙华等人与统军王长谐、刘弘基引兵渡河。
当然屈突通是不会让他们顺利渡过黄河的,他派自己的部将桑显和趁夜袭击了王长谐,搞得王长谐灰头土脸,士气低落。看到自己的战略计划就要泡汤,李世民当机立断,派了数百名骑兵在桑显和背后掩杀:
以游骑数百掩其后,显和溃散,义军复振。
饮马泉一战,李世民搞定了桑显和,部队顺利渡过黄河,在梁山(今陕西韩城西北)扎营,等待后续大军。
这样一番折腾,屈突通的处境立马变得相当困难,军心动摇,不断有开小差的人,这令他恼火不已。但事实告诉他,没有最坏,只有更坏,此所谓人倒霉的时候,喝水都塞牙缝。
九月八日,冯翊太守萧造投降李渊,这令屈突通如五雷轰顶。冯翊与河东,本来互为呼应之势,萧造的叛变,让河东立马变成一座孤城。
李渊对屈突通的境况当然是了如指掌,那就趁你病,要你命。
九月十日,李渊亲自率领部队围困河东。
屈突通的确不是易于之辈,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他仍然固守城池,将李渊打了个下马威,李渊只要退回龙门。
这时候,文武将官一起请命,希望李渊领太尉,置属官。估计这本就是套路,李渊没怎么推迟就答应了。
这李渊也是真的流年大运极好,正在这个时候,华阴县长李孝常以永丰仓城作为进见之礼前来投降,令李渊欣喜不已。但对屈突通来说,就犹如雪上加霜,此时真正陷入了李渊的包围之中。
河东城高险峻,眼看一时之下攻不下来,加上屈突通又善于守城,李渊就计划加强攻打长安的力量,九月十二日,李渊亲自率军渡过黄河,同时命令李建成和刘文静等人屯守永丰仓和潼关要塞,命令李世民统率刘弘基、长孙顺德率领数万人平定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