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2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的第5届世界卒中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神经病学专家代表发表一份宣言,呼吁将每年的10月29日设立为“世界卒中日”。这份宣言将提交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指出,卒中已成为世界人口的第二大死因,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
“卒中”这个名词或许你还不太熟悉,但是换一个词——“中风”相信你并不陌生。
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而在我国,脑卒中是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
那么,到底什么是脑卒中呢?
“脑卒中”(cerebral stroke)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值得一提的是,发病诱因比较复杂,多样。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颤动、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熬夜)、肥胖、体力活动不足、高同型半膀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等都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出血性脑卒中:头痛,恶心,呕吐,不同程度的肢体障碍及肢体瘫痪等。
对于脑卒中一定要引起大家的重视,那如何预防呢?
一般预防
1 、改变不良的生活行为方式 在生活中,某些生活行为因素与中风发病的风险密切相关。如吸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久坐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等。针对这些因素,应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改变。
2 、积极治疗和控制中风的危险因素 中风是在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和肥胖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下,导致脑血管功能损害。当脑血管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在诱发因素的促使下而发病。
图片
重点预防
1 、检查脑血管功能,评估中风发病风险: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测是一种无创伤的脑血管功能检测方法。脑血管功能积分能够定量评价脑血管的功能状况和中风发病的风险。
2 、合理进行药物预防:当脑血管功能受到损害时,即积分值在 75 分以下,除了按专科医师的建议治疗中风相关的疾病外,还应进行药物预防。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非常高,希望大家平时都能做好疾病的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