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天 2月9日
第九章 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自助与助人是分不开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帮助别人。在说到助人这件事上,让我回忆起2019年宁国遭遇洪灾的时候,每个单位都抽排人员下乡帮扶救灾,当时我就一直想去,主动提出支援。当天我们一个团队负责清扫宁墩街道,虽然很脏很累,但心里是甜的,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微薄,但大家凝聚在一起就会有成果,献出爱心,帮助别人。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我们读书会的李琴老师,她为人热情,爱帮助别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可以看到她的身影,仁爱之心处处可见。
为别人带来幸福,就是给自己带来意义与快乐,这就是为什么乐于助人是幸福人生的一大要素。但首先我们自己是幸福和快乐的人,一个不开心的人,不太可能会善待别人,由此所带来的则是更多的不快乐。所以幸福不是牺牲,是和谐共生的结果。
第十章 幸福的肥料:幸福催化剂
事虽小但又连锁效应的事情叫作“幸福催化剂”,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名词。比如:周末和孩子一起共处时光。年轻人在社区服务,和朋友的温馨小聚都可以缓解工作带来的乏味。读到这段让我明白,在你不能遇到喜欢的工作或对工作不满意时,就要动用你“幸福催化剂”,就是你喜欢干什么,你就抽出时间干你喜欢的事情,来看自己是不是真是喜欢,来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找到幸福的感觉,缓解工作的压力,帮助我们度过困难的转变期,还能转变成更旺盛的精力。
无条件的爱和理解是经营亲密关系的两大基石,而建立亲密关系,是获得幸福感的有效途径。除了具体的学习、工作和亲密关系,我们还需要把自己看做一个整体,通过给自己打分,来提升整体幸福含量。具体做法就是,记录自己所做的事情,为每一件事的快乐和意义,这两个指标打分,根据分数来评估是该增加这件事的投入,还是该减少。比如说,你认为和家人相处很有意义,按5分制可以得5,也能够从中获得较多快乐,按5分制可以得4,可是通过追踪记录,发现自己一个星期才与家人相处不到5个小时。相比之下,没有目的地上网浏览并不是很有意义,按5分制只能得2,快乐指数也才只有3,但是一个星期下来,却投入了15个小时。面对这样的数据,也许你会考虑增加与家人的相处,同时减少没有目的地上网浏览。这个打分系统,会让你活得更快乐和有意义,也就是更幸福。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非常看重记录时间,毕竟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在知道要做什么改变之前,先得要知道现状是什么样的。通过这个方法,作者发现,虽然自己非常看重和妻子的关系,但是在忙工作和孩子之外,两个人单独相处交流的时间严重不足。于是,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目标,每周和妻子约会两次,如果因为出差耽误了,下周就要补上。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管理亲密关系过于刻板,作者却认为,如果不这么做,也许过了十年,两个人也没约会几次,就会逐渐地疏远。生活中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来干扰,只有有意识地为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预留出时间,长期下来,才可以保证我们不会顾此失彼,本末倒置。有意识地提升幸福投入的时间,扩大幸福事件比例。
今天感恩的三件事:
1、今天上班遇到一些客户,对我们坚持上班,很感谢,感到很不容易。得到客户的理解和认可,很欣慰。
2、宁国疫情防范做的还是很到位的,但为隔离到最低点,政府积极在做好防控工作,各小区点的工作人员都很辛苦,感谢你们的付出。
3、感谢女儿的高中老师们,每位任课老师都在想尽办法,利用各种软件,引领学生做好自我学习和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