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拆书
拆书是把书当成医生,而不是老师。在书中找到对自己有用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缝合自己的经验,找到药方——下一步该怎么做。
二、拆书路径
找到感兴趣的原文,第一步: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分析前因后果,第二步:结合过去的经验,反思和追问(A1),第三步:我该怎么做,做到知行合一(A2)。
三、拆书举例
原文: 选自《非暴力沟通》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第二个要素是感受。心理学家罗洛.梅认为成熟的人十分敏锐,就像听交响乐的不同乐章,不论是热情奔放,还是柔和舒缓,他都能体察到细微的起伏。然而,根据罗洛.梅的叙述,大多数人的感受像军号声那样单调。
人们认为感受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权威主张的正确思想。于是,我们被鼓励服从权威而非倾听自己。渐渐地,我们习惯于考虑:“人们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讨班中,一位大学生说,室友将音响的声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着。我询问他当时的感受,他说“我觉得在晚上不该这么大声。”我提醒他,虽然他用“觉得"这个词,但他表达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请他再试着表达感受,这一次,他说”声音太大了就没会打扰到别人。“我向他解释,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斩钉截铁地说“我没有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强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体会不到,更不用说表达它们了。体会和表达感受并不容易。
1 I重述——感受,核心是倾听自己。很多人忽略感受,认为它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权威主张。有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叫感受,误把看法当感受。上文中的大学生,当室友夜晚的大声音响导致他无法入睡时,他的感受似乎是:烦躁、不安。可是他却无法精确表达。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不能倾听自己,不利于沟通。
2 A1 缝合过去的经验。我也曾有过这种烦躁不安的感受。比如,晚上我已经很困了,眼镜都睁不开,可孩子还精力充沛,要我讲故事。我说困了,不想讲,明天晚上早点睡上床再讲。可他不听,一遍遍催我,让我睡不成。我此时的感受是如此烦躁、愤怒,于是把这种感受迁怒到他爸爸身上,怪他没有管好孩子,于是我把他们俩都狠狠吼了一通。吼完了,大家都安静了。可是,我却睡不着了。
3 A2我该怎么做?
如果当初我能意识到自己内心的感受——烦躁、愤怒,并表达出来:这么晚了,我很累,如果还要讲故事,我会很烦躁。你能让我放松点吗?也许,结果会不一样。所以,以后再遇到让自己烦躁不安的事件,认真对待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受如实表达出来,理解自己,才能让他人理解你。
End.
2017年4月10日夜,于武汉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