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俗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渐渐地理解这句话在很多方面的价值,虽然时代变化较大,但从大家的思想层面来讲,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这让我常常好奇未来的自己将会变成什么样,又会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带着好奇,我跟一位长辈畅聊几个小时。
在职场中,沟通方式非常重要,有些事很简单,但是态度不好却能适得其反,有时候,并非刻意,而是体现年轻人在这方面的浅薄,我好奇的询问长辈,喜欢跟年轻人交流还是喜欢跟四十岁以上的人交流?为什么这么问,还是觉得沟通方式的技巧让彼此的沟通效果产生差距,这时候,长辈就帮我分析了下不同年龄人的状态,我相信每个人的理解方式会有些偏差,所以我更享受不同人的故事而不是规律,她说,到了四五十岁的人倒沟通的不多,因为接收的信息比较少,大多数是生活中的小事,聊来聊去也没多大乐趣,重复的话题常常提起,说话绕来绕去等特点,没有跟年轻人那样对新鲜事物的尝试和收获来的痛快,不同年龄的心态不同,上了年纪看透了人生的一部分会觉得生活不像年轻人那样充满希望,傻傻的坚持着不知对错的方向,长辈喜欢站在“终点”的角度来帮年轻人梳理未来的路会遇到的状况,而年轻人会觉得长辈的期望太低,描述的未来太卑微,不过,她还是挺愿意跟年轻人聊天,她喜欢年轻人这样的状态,让生活充满新鲜感,这样的菱角会凸显自己的个性,也挺好的,虽然会有些观点上的冲突,但圆滑倒让自己变得保守,没有太多刺激的感觉出现而言,这样也是挺好的,聊来聊去,还是建议我们年轻人保持自己的本真,在什么年纪就要活出什么样的状态,错误也是一种美,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事物的全部比单单的成功更有魅力。
沟通技巧很重要
年轻的我们对沟通可能理解很简单,觉得能表达清楚就可以了,如果不明白,那很可能会怪对方的理解能力,说着说着,面红耳赤,甚至想打人,这不知道是自己理解的个性还是任性,反正错的是对方,心里无数个骂人的词来释怀。相反,我们倒不喜欢那些大人,把“不”说成“是”那样动听,套路满满,贪得无厌,很显然,我们年轻人喜欢年轻的方式,但不得不承认,会沟通的人在为人处事方面更得心应手,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提高了不少效率,也往往能做大事。
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为什么要嫌弃?
小时候,我们有伟大的梦想,但是出社会后,我们却失去了很多梦想,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而是我们没有经历过,尽管时代变化无常,未来不是定数,但也不排除这是个骗局,很多愿景可能无法实现,如果我们选择相信身边大人的经历,想想让我们变好的原因究竟在哪里,也就能看到自己未来的模样,从中吸收教诲,每天进步一点点,那我们的命运或许真的变成梦想的模样
此时此刻,窗外正在下着中雨,很享受雨水敲打大地的鼓鸣声,时间是我们的生命刻度,我即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其实还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