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GDP总量已经位列全球第二,但联合国《2015年全球幸福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幸福指数排名中仅位列第84位。
在风起云涌的经济大潮下,人们忙着追名逐利,但有钱有名,如何让幸福同步增长呢?
事实上,人生幸福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一个最适合自己禀赋和性情的位置,问题只在于你能否找到它。
倘若在某个位置上,你感到轻松、自由、快乐、安心,这个位置就一定是属于你的,你的志业在斯,你的幸福也在斯。
我们生来都是原创,长大后就不小心活成了盗版。我们做角色的时候太多,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光和诚恳都太少,连自己都不接受的人,活在这世界的逻辑起点怎么可能是真实的?
放下愤怒,放下躲避,放下对抗,接受自己,就是世界接受你的开始。
生活不易,且人人如此,幸福不是如何得到你想要的,而是如何与你不想要的和平共处。
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幸福取决于我们与磨难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磨难本身。
因此,只要我们还有呼吸,我们就有机会改变我们的生活,从内而外的改变。
我们可以怎么做?需要知道些什么?
第一条,就是静观—活在当下。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有多少时间真的是活在当下?
我们是不是经常不在过去游荡,就是在思虑未来,或不停的寻找问题?
实际上,我们的大脑具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结构,就是发现问题,关注负面的东西,心理学把它称作负面偏好。
这是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出于生存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它有助于生存,但不利于幸福。
幸运的是,通过大脑训练,负面偏好可以逆转,至少可以被弱化。
有很多科学研究的结果已经表明,大脑训练,尤其是每日静观冥想,有助于我们更充分地活在当下,提升幸福感,使生活更有效率。
第二个,就是自我关怀。
从我们出生开始,绝大多数时候都在寻找爱。小婴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获得别人的爱,只要有了爱,所有其他的需求——食物、衣服、住所、爱抚就都满足了。
我们对爱的需求并没有因为长大而淡漠,这也是我们的痛苦主要来自关系的原因所在。
静观和自我关怀的有力结合,不仅会使我们的关系变好,也会使我们知道如何面对自己的整个生活。
什么是自我关怀?
自我关怀就是在我们经历挣扎失败或感到无能时,能像对待最好的朋友或爱人那样充满善意的对待自己。
已经有几百项科学研究表明,自我关怀对人的健康与幸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包括改善心理和身体健康,改善关系,更多的关心他人,提高自我意识,情绪弹性(抗挫折能力)和整体生活满意度。
自我关怀也有助于减少焦虑,抑郁以及压力和创伤带来的影响。
幸运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自我关怀。让我们停止自责,对独一无二的自己温柔以待,好好爱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