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艰难处,便是修心时。明代思想家阳明是心学理论的集大成者,其“知行后一”更是意义非凡,影响致今。那心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术理论思想呢?心学出自儒学,经过后世逐步发展完善,其代表人物有王阳明,陆九渊等人。其中王阳明更是物其推向巅峰,他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生动形象的概述了心理理论。心学主张“心即理也”,意思就是认为人的本心是人类一切理伦道德的来源和依据。一个人只要能认识自己的本心,事事依照本心去做,就不会违背道德。因为人的心是判别善恶的标准,每个人都应该知善知恶,这便是良知。当你看见同学钱掉了,你的第一反应就是上前提醒同学,这就是你的本心。你绝不会因为提醒同学是善的,所以要去帮助他。那么你的本心里就根本没有善恶。只要遵从本心,所作所为一定是善的。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世界上就不存在什么坏人了,可现实中,本心也常常被物欲所遮蔽,就好比你做了不雅之事,你会感到羞耻,这说明你还有良知。知道什么是善与恶,就只是知善而不做,是恶而去为。这样的人必须经过一番为善去恶的格物,才能恢复良知。良知不光是知善知恶,而是要致良知。想到善的事情就去做,想到恶的事就及时纠正。这便是为善去恶,这就是格物。久而久之,你的物欲就被去除了,你的本心也就恢复了,你的所做所为就是致善去恶了。这一切归结到一点,“心即理也”,以良知为标准,按自己良知去行动。用四字总结就是“知行合一”
为善去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此为王阳明心学理论【四句教】: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 ...
- 如何区分自己的良知呢?王阳明说,心所安处就是良知,做一件事,你持续不断的感觉到心累,就说明超出了你的良知。注意,这...
-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亲爱的家人们,你把这四句话作为你人生的...
- 今天我们继续讲知行合一王阳明的第二部。昨天我们讲到了,良知也分大小,良知小的人,会从事农业工商,本分为民,良知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