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素敏坚持原创分享第1067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年前我们第一次课讲的内容,作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的四种角色。溺爱型家庭;忽略型家庭;控制型家庭;大树型家庭。我们都知道溺爱,忽略和控制都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对我们家长,要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但是但是对孩子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会给出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设置适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动进行适当的限制。与此同时,他们会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并认真的倾听孩子的想法。这种教养方式的特点就是和善而坚定的教养模式。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大的孩子有很强的自信和娇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并会比较乐观积极。
接下来我问大家一些问题:你们的孩子和谁长得像?性格是内心或者外向?有什么天赋?身体健康状况怎样?是男孩还是女孩儿?想性别,健康状况,性格。都是遗传的影响,也就是说基因的影响。在生活中我们听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这些说的都是我们这是遗传对孩子的影响。我们也听说过鲤鱼跃龙门,麻雀变凤凰。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环境的影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是注重孩子的天性,或者从教养入手,哪一个更重要?
经常会听到家长们的各种感叹,我那孩子其实头脑很聪明,不知为什么,就是学习成绩上不去。我的孩子不太自觉。从不主动自觉学习我的孩子干什么事都没长性,总是半途而废,要能坚持就好了,我的孩子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抵制不住外边的诱惑,学习总分心等等,每当这个时候,怒气冲冲的家长就会责怪,教训,但却无济于事。
环境对孩子的作用我觉得重要,因为遗传基本受精时就决定了,不好改变,但是环境我们可以改变,我们听说过狼孩的故事吗?
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也被称为是狼女。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
卡玛拉与阿玛拉不会和人一样走路,而是四肢着地,象松鼠般机灵地四处跑动,据辛格讲她们那目光锐利的蓝眼睛,黑暗中能象狼眼似的闪闪发光。辛格后来还说,这两个孩子刚被找到的时候,一直是“象狼一样舔食东西”;再热也不淌汗,而是象狗一般地张大嘴巴喘气,借以散热降温。
她们老是撕掉身上的衣服,害怕光亮;白天萎靡不振,午夜之后却变得十分活跃。她们不肯吃人类的饭食,而动物尸体和肉类那怕藏而不露,她们也能凭气味寻获,贪婪地大口吞食。她们不会人言,仅仅在夜深人静后,不时发出阵阵长嗥。
小阿玛拉不久即死于肾炎,姐姐卡玛拉则活到1929年才死去,其时她很可能已经17岁,直到死去还没学会真正说话不过她未死之前,却逐步掌握了部分单词和句子,并能以一些特别的语音表达自己的愿望。渐渐地卡玛拉不再怕见其他孩子,并且爱上了自己的养母,对她不胜眷恋,还学会了玩洋娃娃,也习惯了一般人的饮食。
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第7年学会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年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
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会为跑腿受到赞扬而高兴,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野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进步的样子。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
孩子的教育和成长离不开环境。有的家长说,顺其天性。比如说《伤仲永》的例子,天资聪明,由于没有接受后天教育结果也成为普通人。
兴趣、爱好:案例有一个孩子父母都是高管,但是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差,父母为此焦虑万分,父母找到了一位有名的心理老师 ,老师问他有什么爱好,我兴趣时,父母想了想说没有。后来,老师问有没有相对感兴趣的东西?爸爸妈妈爱好说读书。问到孩子的作文怎样?父母说孩子的作文也写的不好,语文成绩也不好。在思考时,爸爸突然说,有一次我看见孩子写的作文还可以。老师说看看孩子的作文能不能发表。父母又找到孩子的作文,咋啦,他在编辑做的一个朋友?孩子的作文终于发表了。孩子还是不高兴,因为其实发表了好像没有成就感,父亲又和班主任老师联系说孩子的作文发表了。希望班主任老师班上表扬一下孩子作文在报纸上发表了。班主任老师说他的作文会能发表,并不在意,又过了几天,爸爸就把那报纸拿给了班主任老师看,上面写着辅导老师的名字是班主任老师的名字。大家想一想。辅导老师是班主任的,并且这个报纸是以前他们学校从来没有人在上面发表过文章。这个孩子发表了还是班主任是他的辅导老师,当班主任看到这种情况时,他会在班上表扬?对,一看说值得表扬,不但在班上表扬,还得在学校同桌全体同学表扬。班主任把这张报纸拿个学校领导,领导看过之后认为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骄傲,在一次学校集合的升旗仪式结束后,学校领导亲自在全体师生面前表扬了这位同学,最后这个同学状态突然一下子变了,他成了学校的名人了,同时他更自信了。和老师们都叫她小的作家。上课听讲的状态以及和同学们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状态也更阳光自信,并且也乐意学习成绩进步很快。考上了重点中学。
思维方式的改变:作为一名心理老师,肯定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更多的东西和理念在接化技术之前,我想给大家看两张图,从这张图中大家看到了什么?一个杯子和两个人头,对吧大家都会对环境中同一个课题有两种不同的知觉。当我们把杯子当做知觉对象时,两个人头就成了直觉对象的背景。当我们把两个人头作为知觉对象时,杯子就成了知觉对象的背景。我们把孩子身上的优点作为知觉对象时,她身体上的缺点就成了直觉对象的背景,当我们把孩子身上的缺点当做知觉对象时,他身上的优点就成了直觉对象的背景,是什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感知到他哪些方面:这个世界是什么样不重要,因为我们改变不了,重要的是我们干知道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们看到一个我们看到的孩子看到了一个我们看到的世界,这一切都和我们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
案例:我儿子上幼儿园时,有一次我接到接他放学到了班上,我看到孩子们都在堆积木造城堡,而他自己在一旁,我想所有家长都会有这种感觉。别人家孩子都在一起玩的时候,自己家孩子一个人在一旁玩。你是不是就觉得突然感觉自己家孩子很孤独,心里很难受?于是我过去问我家孩子,我说宝贝儿怎么回事儿,怎么你自己一个人在这儿玩?这个时候我家宝贝很兴奋的对我说,你看,这就是我自己造的汽车。真的是非常漂亮的一辆汽车,当时我瞬间就感觉孤独这个词被独立自主发明创造所代替了。就是我瞬间调整我的思维方式,但是如果家长没有这种不敢动物的话你是不是会感觉到孩子不合群,比较孤独,其实孩子是慢慢成长的。是没有错的,可能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了他。
我们再举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现在都过了冬至天很冷。还是早上出门的时候,你是不是会说天冷了多穿点,孩子说不冷,这时家长往往会说一句我都冷,你怎么不冷?我都穿上毛衣和棉袄了,你也在穿上。孩子大了就不说了,孩子小的时候就立马明白原来叫做冷,越是就他就穿上了,你知道后来为什么小孩儿越大越不听你的话吗?因为他觉醒了,他发现原来你说的没有用。尤其是当他越来越大时,发现你身上原来也有缺点。讨厌孩子的缺点,孩子也讨厌你的缺点。时,在家庭里面我们要有一个公正对待的思想,说白了就是一个选择的问题,我建议大家多选择孩子的优点。因为每个孩子的优点是大于缺点的,就算还是缺点再多也不会超过优点。但是当你盯着孩子的缺点时,你就一定在会放大孩子的缺点。你越盯着孩子的缺点,就越放大,同时孩子的优点就会被硕小。同样的道理,当你盯着孩子的优点的时候,孩子的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同时缺点也会越说越小。父母要学会随时随地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成功的时候已经做孩子的追随者,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在成就感力多待一会儿,和孩子一起探讨是怎么做到这么好的。跟你说的时候也是一种自我赋能,会更有力量。心理学中有一个理念,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大家看一下这个屋里边有多少人穿黑色的鞋子。好!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我们有多少人穿黑色的裤子?怎么就不知道了呢?因为我让你的是黑鞋子没让你看上衣所有您不知道有多少黑上衣,上衣不存在吗?确实存在,只不过我们没有主意有多少。
再举一个例子,孩子考了98分回到家里,我们作为家长都有什么样的反应?上来一位两位家长愿意上来扮演家长和孩子,我们平时是怎样和孩子对话的?好,非常好,但要完之后,我采访两位家长,扮演孩子的家长,你听妈妈这样说时,你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你希望妈妈怎么说?他妈的家长,你看到孩子考这个分数的时候,你内心是什么样的感受?你说出来的让孩子感受和到的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我作为家长再换一种说法,大家听听看看有什么样的感受。哦,还是考了98分,真的不错,考98分不容易,妈妈听到你考这么好的成绩,很高兴。你愿意给妈妈说说你是怎么考的这么好?
当孩子说出来时,孩子的内心是喜悦的,快乐的。他说出了他平时的努力,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复习,认真完成作业以及考试期间。仔细认真的答题检查。他的奴隶有一种被看到被认可。也会能量满满。在家长,我们还可以再问孩子。今天这次考的这一科考了,98分,这些方法用在其他学科有会有什么不同?这个学科有没有帮助?你对其他学科有什么新的思考?
因为孩子是正高兴着她因为考试的好,你满满的成就感,也愿意去努力付出,把其他学科学好,也更有信心去学好。
那位妈妈说,孩子拿二分怎么丢的,为什么丢了?俺错了,为什么错了,怎么错了。看了之后的感受是难过悲伤,做的好也没看到,看到的都是不好的。他还有动力继续学好吗?在平时的咨询中,有一个孩子告诉我,我一颗即使考了100分。妈妈也不高兴,他希望我科科100分,可可100分还希望我次次100分,永远达不到他的要求。
思维改变,奇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