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试译】为政无为少事宽厚随和,人民反而喜乐淳朴;为政妄为严竣苛酷黑暗,人民反而狡黠抱怨。灾祸啊,是幸福的亲密伴侣;幸福啊,是灾祸的藏身之地。谁能知道这灾祸和幸福到达极点时形成相互变化转换的准则呢?那是没有一个准头实在是没有主宰者的。
合格正常会变为古怪反常,善良祥和会变为妖冶险恶,人们对这变化无常迁延不居的动荡感到无所适从,由来已久了。因此,有道的圣人有原则但不生硬,方正有界却从不割舍人;有棱有角却从不刺伤人;既正直又懂得圆融,率直而不放肆;有光芒但内敛不张扬,光明而不耀眼。
【与修身的联系】
1、概述。
本章通过用辩证法的观点进一步阐明了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本章认为,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和人们的主观愿望相反,其结果是不可知的,凡事适可而止,不要过了头,那就可以避免事物向反面转化。
2、福祸相依。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和祸是相辅相成的,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太上感应篇》云:“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不是祸福的转化没有准头,实则是人心没有准头造成的。所谓祸福系于人心一念,邪念生,福即转祸,正念起,祸亦能转福。
河上公在注解这段话时也说,“夫祸因福而生,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行道,则祸去福来。祸恒匿于福中,人得福而为骄恣,则福去祸来。”
所以讲修身是要用道修身,混沌养真,不但要知道道,关键在于遵道而行。如此,则可以理解“祸福相依”的道理,守住内心,也就守住了祸福变化的法则,就能够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颓废。使内心归于道,恬淡虚无,清净守正,不动妄想,不生妄为。
3、君子如玉。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这段话从修身的角度上来讲,修道之人,为人处事应该方正而不生硬,要圆融,有棱角但不要老去割伤人,要懂得委婉迂回地处理问题的方式。直率,但又不越界进入了放肆、无所顾忌的程度,光芒内敛而不要老去张扬、炫耀,要给人留下一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形象。
《管子·水地》中对玉的九种品德的阐述:
1)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玉所以贵重,是因为它表现出九种品德)
2)夫玉温润以泽,仁也。(玉石表面 温暖滑润又有光泽,这代表了仁爱的品质)
3)邻以理者,知也。(清澈而有纹理, 代表着知识博学的品质)
4)坚而不蹙,义也。(坚硬不屈, 坚硬而不褶皱 是为义的品质)
5)廉而不刿,行也。(棱角分明而不伤人, 这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质)
6)鲜而不垢,洁也。(玉石的表面 色彩鲜艳而不显得肮脏, 鲜明而不污垢, 这是纯洁的品质)
7)折而不挠,勇也。(玉石无论怎么弯曲都无法变形, 可折而不可屈,这是勇敢的品质)
8)瑕适皆见,精也。(玉的瑕疵与优良质地都表现在外面,缺点和优点都表现出来, 这是明辩精炼的品质)
9)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华美的光泽相互渗透而不互相侵犯,玉石不同部位光华显现各有颜色都能放出光洁又不会互相影响 这就是包容的品质)
10、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敲击起来,其声音清扬远闻,纯而不乱,听起来清脆干净又可以传播很远一直保持纯粹的音色,是它的“辞)
11、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所以君主把玉看得很贵重,把玉收藏起来作为宝贝,把玉剖开,制作成信物、吉祥物,以充分体现玉的九种品德)